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1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5/4/1

作者

□文/苑建民

浏览次数

1832 次

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造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也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内容。而产业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形成及变化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社会最终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状况,以及国际交换的发展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造就是在这些因素的互相作用之下实现的。本文拟从经济科技结合的角度,探讨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仅从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加以分析。
  一、科学技术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经济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产业发展及其结构的不断更新改造。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形成了经济发展过程必须经过“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而且日益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先,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表现为创立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内部分工扩大和新的生产部门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把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而且把产品每一部分的生产以及劳务的提供,都变成独立的产业和部门。在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下,新的产业和生产都门的创立过程,往往是循着两种途径进行的。一是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分解,某些产品或原有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社会需求的扩大而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另一种是新的生产部门的形成,这是由于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创造了生产活动的新领域,形成了原来没有的新的生产事业和主产部门。
  其次,科学技术进步。在创立新的产业和部门的同时,也必然要求对原有的产业和产业部门进行改造,即用新的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原有产业,提高其技术水平,改变其生产面貌,促进原有主产部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在科学技术革命中,一些传统产业并不是被消灭,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产业结构之中,有的还会成为某些新兴产业赖以建立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将使整个产业结构建立在新的技术基础之上,并且有新的内容。
  第三,改变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科学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变革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不平衡的,而一种新的科学理论和新的技术发明对各个产业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这都会使各个产业部门在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别扩大。从全部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历史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突破而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往往有着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高的增长速度,而那些技术已经成熟又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传统产业部门,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就比较缓慢,其发展也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有的甚至出现衰落的情形。
  二、现代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特征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以空前的速度、广度渗透到各个领域,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增长,促进了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引起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工业部门大多是基础工业部门,如钢铁、造船、纺织、橡胶、汽车、制革、木材加工、金属构件、机床制造、建筑材料等等,这些在历史上曾经是工业支柱的工业部门,都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新兴工业诞生后,这些产业被称为“夕阳工业”。新兴工业的迅速兴起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使许多国家纷纷对传统工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传统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以来,美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使其全面升级,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80年代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提高3.4%,90年代为4.7%。日本、欧洲与发展中国家也把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列为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其次,高新科技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微电子、航天、信息软件、新材料、生物和海洋工程在内的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国家与国家间在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展开了角逐。近年来,美国发展最快的10个工业部门中有9个是高新技术部门。如电脑、软件、半导体、光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等,其中IBM公司的产品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许多国家在科技政策中都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并增加了政府的投入。早在1994年,美国研究和开发投资就达1730.2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16%;1992年日本研究和开发投资达15亿日元,占日本GDP的3%。由于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活跃,经费充足,使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进步速度加快;而科技进步越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也就越快。
  再次,第三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类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引起生产过程中分工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科研、设计、咨询、情报、专利等“知识产品”行业的发展,而分工的发展又推动商业、金融业、租赁业、广告业、运输业、修理业等各行各业的普遍繁荣。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并成为主体。目前,美国知识产业的83%以上集中于金融与保险、信息与通信、企业服务等行业。
  三、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据有关资料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在工业经济后期为40%以上,知识经济时代将达8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的实质性内容,就是用科技发展新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地升级和优化。只有认识到这一客观规律,才能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科技进步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首先,要提高技术水平,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积极吸收和采用国外新兴科学技术成果,尽快扭转粗放经营的状况。特别是要集中科研力量和经费,加强应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形成生产能力,促进行业技术升级,提高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其次,要跟踪产业升级的变化趋势,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升级不仅是要在现有产业中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而且还要进行产业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创造出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密集型产业,是当今世界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我国应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有直接推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要尽快促使高新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
  第三,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一是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使商业、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旅游娱乐业和金融保险业等产业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发展各种咨询服务业和市场中介机构,使其成为知识经济结构系统内的良性因子。二是改革科研体制,要调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构。基础研究是重点,着眼于未来;应用研究较广,着眼于应用。要把应用研究院所推向市场,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逐步实行公司化和企业化,是科技服务业达到长足的发展,这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今后使知识经济在我国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四,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产业结构。发展教育事业,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源头。我国小、中、大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观念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促使大学与工商界,特别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一方面使高校科研面向实际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换为生产力,生产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另一方面使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能很快地担当起科技创新工作。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都要调整完善,要着眼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84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