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1期/旅游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5/4/1

作者

□文/时秀云 马鹤丹 邹化勇

浏览次数

7366 次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取向透视
  提要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关系到旅游学科的发展和旅游院系的办学出路,本文通过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希望能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于2003年10月25日-27日进行了关于本专业学生就业取向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一)就业影响因素
  1、总体排序。学生中共有39.4%的人把“发展空间”排在了首位,其次是 “城市”(24.1%),再次是“收入”(18.2%)。就业影响因素的排序依次为“发展空间——收入——城市——经验积累——社会地位——专业对口——意志锻炼——距家乡远近”(如表1所示)。学生比较看重的是“发展空间”、“收入”、“城市”这三个因素,事实上这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城市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发展空间就大,收入就会高,反过来收入高,发展空间大的城市就是学生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这个结果与现实情况是相符的,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专业对口”被排在了第六位,倒数第三,仅好于“意志锻炼”和“距家乡远近”。从中,我们也可以察觉到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率不高的端倪。
  2、城市的选择。学生毕业去向城市的选择也在意料之中,“上海、北京、大连、深圳、广州”,是排在前五位的城市,其它城市所占的比重则很小。
  3、预期收入。67.7%的学生认为能接受的月薪水平在1000元-3000元,加权平均后得到2051.98元,这显然高于目前市场上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
  (二)行业选择。针对这个问题,结果主要集中在两个选项(如表2所示):“从事任何可能的管理工作”和“旅游管理”,明确表示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不足50%,虽然“彻底该行”的比例很低,但这种情况也是值得忧虑的。
  二、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分析
  1、学生们把“发展空间”作为就业影响因素的首选,说明大学生在与社会的逐渐磨合过程中,日趋理性,但又与旅游行业尤其是饭店管理工作的通则相悖。酒店业的通则就是要求管理人员要从服务员做起,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识,也需要经历。要做好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经理、服务员的经验,否则,很难管好酒店。在国外,酒店经理和总经理这一类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这样看来似乎大大局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空间。如果对此认识不清,就会出现酒店中高素质、高学历管理人员缺乏的局面。
  2、预期收人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不匹配。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过高判断,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在一个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预期的前提条件下,现实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却不断下降,这必将导致“就业难”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大学生还没有认清现实状况,碍于面子不肯选择低薪部门。
  3、地区就业不平衡。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的调查表明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预期非常集中,北京高校中有74.8%的人首选在北京求职和工作。排除北京生源之后,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首选就业地区为北京的比例也高达69%,首选去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仅有2%。如果将本次调查的数据与北京市2001年和2002年高校本科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地区分布数据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预期与现实的差异非常明显。由此,就会造成一种的严重的后果,到北京和上海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出实际需求,而中西部地区招收大学毕业生却异常困难,求才若渴。
  4、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信心不足。旅游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持续快速增长最为显著的市场之一,而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同时,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可以用“饥渴”来形容,尤其是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以上海为例,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1000多个。而在这次调查中,之所以会有超过50%的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而不是面临择业之时,无法确定是否会选择旅游行业,原因很多。一方面,学校和老师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也进行了误导。
  5、在工作选择方面,由于本次调查只是针对旅游企业管理和其他方面的接待管理工作进行调查,没有具体设计各种类型的职业,因此无法判断出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
  三、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看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
  (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截至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1113所,其中高等院校407所。与上年相比,尽管旅游院校总数下降了3.4%,但高等旅游院校数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达30.9%。2002年旅游院校在校生总计为417,022人,其中高等院校157,409人。与上年相比,旅游院校在校生总数增长了21.7%,但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增幅达54%。
  目前,全国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校教育包括四个层次:大专,在高等旅游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60%的份额;本科,在高等旅游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35%的份额;硕士,约占4%的份额;博士,约占1%的份额。而在研究生中,硕士占到80%,博士20%。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现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系统。但这个系统还处于量的扩张状态,急于向质的提高方向发展。
  (二)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体制滞后。当前国内的旅游高等教育还没有摆脱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学校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数来选拔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导致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刻适应工作。
  2、办学定位不准。许多院校旅游专业的开设是跟风而上,没有考虑专业的定位问题,在培养何种类型人才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就业后很难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需要。
  3、教学内容陈旧。一是因为师资水平较低。教师来源大体分为四类:外语教师;历史地理教师;经济管理教师;旅游专业教师,以前三类为主。但是他们无论是在业务结构方面还是在业务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特别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形成。二是教材更新的速度较慢。尽管许多院校都编写了自己的教材,但实际情况是编大于写,理论大于实践,继承大于创新。
  4、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定位不清,导致课程中基础性、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多,实践性课程实习少。由此学生熟悉基层工作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也影响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评价和工作岗位的喜好。
  5、学生意愿较低。在这次东北财经大学所做的调查中,有2/3的学生不是首选的旅游专业,而这2/3当中,又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因为在高考志愿填写的“服从分配”而被录入。试想一下,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没有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专业,理解这个专业,那么,毕业后改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建议
  1、改革旅游高等教育体系。旅游专业有着较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更适合于职业技术类型的教育。从目前毕业生分配的情况看,职业技术类的中专、大专要比普通教育的本科生更受旅游企业欢迎。但是,从发展的总体趋向看,高等旅游教育必然占据旅游人才需求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改革现有旅游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起高职大专、高职本科、研究生阶段教育相互衔接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和实施旅游高等教育办学的多元化;建立旅游高等院校中的行业顾问(指导)委员会,从行业的角度指导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加强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旅游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
  2、提高教学质量
  (1)细化专业方向。目前,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基本上有酒店管理、旅游规划、餐饮管理、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方向。今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将会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出现更多的专业方向。现在,市场上旅游策划、市场销售、线路设计等类人才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因此专业细化将是一个趋势。各个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设置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做到实用性,超前性,结构的合理性。
  (2)提高教材的质量。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亟需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要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超前性、与国际性。
  (3)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第一要拓宽师资来源。途径之一,从企业等实际部门中聘用师资,为学生开一些讲座或训练;途径之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增派访问学者,吸引留学生回国,从国外聘请师资。第二要加强教师的科研应用性。这是我们锻炼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师社会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根本途径。第三要增加教师的实践阅历。要创造条件使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通过在社会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增加社会阅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确实能达到能者为师。
  3、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这方面,国外院校有许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既注重理论,有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特色在于,强调实践教学,边教边做,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力求在学习中掌握饭店工作的技能。在实践教学手段上,一方面,可以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进行培训或给学生授课,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到模拟实践基地或宾馆、酒店、旅行社去参观、去学习。
  4、努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在这方面,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给学生高水平的授课内容。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教改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旅游考察调研、旅游扶贫和旅游策划等活动,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旅游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旅游组织、策划、公关、创新能力。
  5、集中各方力量,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相关管理人员等都应当抓住每一个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将指导工作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并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提供的薪金标准、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部分学生心中传统的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调整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开设类似创业学、创业管理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0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