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党的团结,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是压倒一切的问题,是社会稳定、事业发展的决定环节。各级领导班子能否保持团结,班子成员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妥善处理相互关系,直接决定着领导班子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能否开展好。
一、领导班子有失团结的种种表现
(一)两强相争,互不相让。有的领导班子,党政两个“一把手”在能力、水平、资历等方面不分上下,难见高低,但又都自恃甚高,互不服气,互不通融。有的领导班子,两个“一把手”气质缺乏互补性,外向型的不能默契配合,内向型的多行其是,想不到一起,坐不到一块。有的班子,主要领导互视对方为竞争对手,互有戒备,互相拆台,难以相容。个别领导班子甚至矛盾公开化,主要领导置工作于不顾,相互指责,当面攻击,你赞成的我反对,你反对的我支持。这种无原则、无党性的盲目争斗,使领导班子内耗严重。
(二)貌合神离,离心离德。有的领导班子表面上一团和气,不争不吵,但由于缺乏党性原则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的维系,其团结的基础却非常脆弱,往往是表面上的“团结”蕴涵着实际上的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又互相利用。有些领导成员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蛊惑,放松甚至放弃监督的权利,对其他成员的问题和错误,既不批评也不制止,听之任之。有的领导成员把容忍谦让与坚持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立起来,片面谦让迁就,对班子中的问题不敢大胆揭露,甚至是非面前不开口,原则问题打哈哈,为的是留人情、留后路。还有些成员不讲原则的感情用事,搞投桃报李,不惜以降低工作质量来赢得感情。这种党性不强、动机不纯的假团结,往往害人、害己、害集体;久而久之,定会贻误单位的全面建设。
(三)耿耿于怀,互相拆台。有的领导班子成员由于长期共事,思想感情上产生了诸多积淀,但却无意淡化矛盾、捐弃前嫌,而是耿耿于怀,纠缠历史旧帐,抓住小是小非不放。相互之间不是以诚相见,而是不交心、不通气,当面不说,背后议论,借题发挥,有意中伤。少数领导成员把分管工作当作自己的领地,不准别人插手,相互之间不主动配合,工作上故意掣肘,设障碍、抓辫子。有些领导成员思想境界不高,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看到别的同志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他幸灾乐祸,暗中窃喜,完全没有同情心。
(四)拉帮结伙,争名夺利。有些领导成员私心较重,喜欢计较个人得失,热衷于争名位、争待遇;遇到分房子、评奖惩、提拔干部、工作评估等稍微涉及个人名利的事,就无视组织、无视大局,喋喋不休,从中作梗。有的领导成员心怀叵测,惟利是图,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和利益,总想拉一部分人,扶植亲信,游说煽动,私下许愿,搞亲疏有别;当自己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耍弄权术,寻衅闹事,挑拨离间,蓄意分裂集体,妄图以集体的团结为代价,实现少数人的利益。更进一步者,是组织秘密的或者是公开的小团体,搞宗派主义。
二、领导班子丧失团结的主要根源
(一)班子成员搭配不合理。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是充分发挥领导成员聪明才智,使集体领导效能最大化的保证。各级领导班子应是一个有机组合、成员优势互补的整体。只有班子成员搭配合理了,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如果班子配合系数不高,结构不合理,就会出现“不能互补”,“互不服气”,“形不成核心”等不团结现象,时间一长就会矛盾丛生内耗不断。
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统一体,包括知识、能力、特长、资历、年龄、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一个领导班子,只有根据它的功能需要,将具有不同知识、能力、特长的人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优势互补、谁也离不开谁的工作关系,班子团结稳定才会有保证。合理的年龄结构是领导集体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成熟练达、堪负重任的基础;如果年龄相近,资历相仿,个个争强好胜,就潜伏着互不服气、互不买帐的问题。如果再加上领导成员个体素质,如性格、情操、品德、风格等方面的原因,出现性格上的果断与稳重,作风上的大胆与谨慎,思想上的创新与拘泥等的对立,班子成员之间就可能互相遏制,相互掣肘,互不相容。
(二)个体素质弱,政治觉悟不高。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素质差,班子整体素质结构难以达到理想的组合是造成领导班子不团结根本的原因。个体素质愈低,领导班子不团结的现象就会愈严重。比如,有的领导成员政治思想不过硬,理想信念淡化,组织观念淡薄,在个人私欲的驱使下,就会做出于班子团结不利的事情。有的领导成员出于一己私利,忌贤妒能,总想通过打击别人,损害别人的方法来抬高自己;有的领导成员个性强,自以为是,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有些领导成员功利思想严重,常想通过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来使自己坐享其成,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总之,有了“私”字就会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容不得事、容不得不同意见;有了“私”字就会争名夺利,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做出不利于班子团结的事。凡此种种,都是思想境界不高、政治觉悟不高、素质低下的表现。这些非无产阶级、党性不纯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严重妨碍了领导班子的团结,贻误了单位的全面建设,也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三)角色定位不准,工作互相扯皮。有些领导班子,正职担心副职“声高盖主”,副职则怕正职“一手遮天”,成员之间互相猜忌,互相戒备,闹不团结。这就在于班子成员不能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比如,“一把手”作为“班长”,他的角色应定位在考虑怎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怎样就事关全局和组织发展方向等大事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应当是包揽一切,事必躬亲。否则就会向下越权,与副职在权力上发生碰撞,久而久之就会与副职们发生矛盾。同样,副职也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什么事都想出头露面,都想自己说了算,把手伸得很长,那样就会与一把手以及其他副职发生冲突。超越权限的行为破坏了组织分工,打破了权责平衡,使其他成员感到作用被低估,自尊受损害,从而产生不满与抵制,势必加剧班子内部的矛盾,导致“争权”现象的出现。
三、领导班子搞好团结的主要途径
(一)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性意识。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是领导班子团结的根本保证。领导班子、领导成员之间有强烈的团结愿望,有自觉的团结要求,有很好的工作关系甚至革命友谊,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仅靠这些还不够,要使团结建立在更牢固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制度作保证。只有严格遵循领导班子组织生活制度,才能使领导成员树立为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培养领导成员党性观念,才能避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领导班子的团结。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绝不能个人说了算。集体决定了的问题,每个成员要自觉维护并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的好,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充分调动领导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领导成员之间不应该有的摩擦和碰撞,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领导班子的团结,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团结,班子成员间的团结,也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第二,要严格民主生活会制度。这是每个领导成员沟通思想、交流感情,通过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缺点、克服不足、消除误解与隔阂、增进了解、巩固领导班子团结的有效措施。揭露和解决矛盾是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功能,是消除领导班子不团结因素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领导班子政治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思想武器,是巩固组织、增强凝聚力、推动单位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是我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增强团结、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批评要与人为善、实事求是,注重有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事关大局的大是大非问题。被批评者首先要有虚心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人把话说完,对确实与事实有出入的情况可以说明,不要记恨在心。只要班子成员都从事业出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就能增强团结,巩固团结。
(二)充分发挥成员合力,增强民主意识。各级主要领导作为“班长”,一定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要有容人、容言、容事之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要听得进逆耳之言甚至非难之言,受得了委屈和“窝囊气”,咽得下酸甜苦辣。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常规工作多通气,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并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骄横跋扈,不搞个人说了算。对班子成员要明责授权,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班子内出现气不顺、心不齐的现象。副职及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本着对集体负责的原则,有事摆到桌面上,有意见会上发表,一旦集体做出决定,对外只能一个声音,齐心协力抓落实。每个领导成员对各自分管的工作,都要大胆负责地处理,不能分工不负责任,大小事情都拿到党委会上去讨论,更不能分工如分家,摆脱集体领导,闹独立性。不论分管什么工作,都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自觉维护班子的权威和班子的团结。同时,要注意每一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在发现班子其他成员犯了错误时,应当积极采取措施,相互补台,而不应当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相互拆台。这是维护领导班子权威,团结协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现领导素质的重要尺度。
(三)经常碰头与沟通,增强互信意识。实践告诉我们,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能经常地进行思想交流,工作上往往配合得比较默契,不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即使有了矛盾也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如果互不通气,彼此不能坦诚相见,就很容易出现斤斤计较、疙疙瘩瘩、互相埋怨的现象,相互间的隔阂和矛盾就会加深。因此,领导成员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是搞好领导班子团结的重要途径。
领导班子内部,要树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有时候班子成员对某一件事情看法有差异,往往是由于对情况了解的差异而引起的,把情况弄清楚了,搞全面了,看法和认识也就很快趋于一致了。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消除领导成员对情况了解上的差异,才能使真理越辩越明,才能统一思想,才可以减少或避免领导活动中各种摩擦和矛盾。多交流、多沟通、多谈心,积以时日,就可以做到互相了解,相互信任,班子成员就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和无话不谈的朋友。情感的加深,是领导集体团结的重要纽带。同时,领导成员之间只有经常交流工作情况,才能增加办事的透明度,才能赢得其他成员的信任。特别是主要领导有些决策,本来是出于单位利益,但从大道理上讲可能有些偏差,挑明个中道理,就能赢得其他成员的理解。
(四)主要领导做好表率,增强大局意识。加强领导班子团结,一把手要善于当好“班长”,讲究团结的艺术和方法,在团结上做出表率,在班子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领导班子团结不团结,稳定不稳定,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不仅要有高人一筹的工作能力和驾驭能力,而且还要有凝聚力、向心力。一是为人要诚实。对同志要真诚,光明磊落,是非分明,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玩弄“权术”。只有对成员肝胆相照,推心置腹,成员对班长才会一片真心。二是待人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同志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一把手学会宽容,更有利于消除偏见、隔阂和误会。要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维护领导班子安定团结的楷模。作为一把手必须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能容人容事,多为成员挡风遮雨。班子成员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时,一把手要从爱护集体的团结出发,坦诚相见,热情帮助。三是决断要民主。工作中要赢得成员的支持,必须遇事多同成员商量,善于集思广益,善于用成员的智慧丰富和延伸自己的思路。否则,唯我独尊,独断专行,就会失去人心。
(五)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增强自省意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团结建设,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同样必不可少。只有每个成员都自觉接受上级党委、机关,同级党委、纪委,部属和群众的监督,才能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维护团结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随时消除不团结的因素,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团结。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与约束:一是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看是否有不正常的因素存在。二是领导班子存在的矛盾,看矛盾的解决情况。领导班子成员间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对问题认识存在不一致、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一些矛盾很正常,关键看能否通过正常的渠道沟通、协调并最终解决。三是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情况。要看领导班子是否坚持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准则;是否按照规定召开领导成员民主生活会,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正常。四是班子的整体运作情况,看能否形成合力。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之间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各项工作开展比较正常。一个不团结的领导班子,即便给人以团结的假象,从长远看,班子运作不可能完全正常,工作开展得也不会很全面。五是班子成员的表现,看他们在团结中所起的作用。领导班子团结与否,除了一把手起关键作用外,班子其他成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对班子全体成员实施全面监督,并根据表现,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对不团结的领导班子,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的成员一律不提拔、不重用。要区分情况,区别对待,该提拔的要提拔,该教育的要教育,该调整的要调整,该降免的要降免。■(□文/吴建新 徐向南 杨殿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