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2期/经营管理/正文

发布时间

2005/5/4

作者

□文/杨玉双

浏览次数

1738 次

强化农网线损管理
  一、农网改造竣工后线损管理特点
  线损管理,就是通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对环境保护无妨碍的一切措施,实现“以最小的电能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最佳管理追求。
  我认为对农网改造结束后的线损管理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分析。
  1、经营模式上变化。农网改造完成后,农电体制改革迅速到位,基层撤站建所,全面实行“农电收支两条线”,城市和农村都在推行“五统一”、“四到户”,取消了电力销售的“中间层”和居民趸售,线损电量不能再用人为因素来调节或消化。
  2、经济效益上关系更为直接。县供电局改制为县供电公司,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决于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农网改造任务完成后,线损管理的水平与供电企业的效益关系更为直接。因此,强化线损管理正是我们挖掘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潜力所在。
  3、管理要求上趋向严格。由于经营模式发生变化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关系,农网改造任务完成之后,实际线损仍有“反弹”的可能。对供电企业特别是基层供电所来说,系统内部实行统收统支,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部分同志管理线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企业领导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对线损管理的要求势必越来越高,越来越严,管理工作难度的加大,必然要求我们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强化、深化和细化线损管理。
  二、搞好线损管理的几点思考
  根据农网改造完成后线损管理的特点,可以理解,线损管理确实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要通过改进和完善,力求突破。要想使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线损率降下来,就应该转变观念,改革管理方法,增加科技含量,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鉴于影响线损率的主要因素还是电源的分布和组成、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的比重,负荷密度以及低压用户的比重等,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现行的线损指标考核,缺乏可比性,也就是说,线损率低的,管理工作未必做得就好,线损率高的,管理工作未必做得就差,考核线损指标没有实际意义。相反,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逼迫基层单位不得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弄虚作假,掩盖了线损的真实性。
  可以按照不同管理层次有所区别地取消或强化对线损指标的考核,不宜“一刀切”,不搞“一风吹”。我们这里所指的“取消”,主要针对县及县以上供电企业的线损指标考核,目前,省公司对市、县局。今后,省公司对分公司或子公司,都可以实行模拟电力市场承包,利润包死,线损与其他各项指标不再作为考核指标,但要变为监控指标,从而,使线损管理摆脱作假阴影,实现数据归真。这里所说的“强化”,主要针对市以下、尤其是县及县以下供电企业的线损指标考核。在系统内部,越是基层越要强化,深化和细化线损指标的考核工作,要着眼于通过线损指标考核,真实反映营业及生产管理水平。这样的考核要建立在“指标合理”的前提之下,所谓“指标合理”,就是要剔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同类型考核对象都能站在同一起步线上,孰赢孰输,真拼实干,心悦诚服,这就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
  乐亭县电力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分线、分压、分台区考核供电所线损,采用理论线损加上管理线损,再剔除配变以下动力用户另行统计的做法,保证了线损指标的相对合理性,并将这类指标列为考核各级经营责任人的“第一指标”,严格考核,行使“一票否决权”,取得了线损实绩逐年下降的明显效果。
  农网改造完成后,我们还要教育和引导职工,都能从思想上确立线损管理大有作为的观念,立足全局,算好大帐,激发和调动基层单位、企业员工,包括广大农村电工参与线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克服和纠正“农网改造完成后,线损挖潜意思不大”的片面认识。事实上,农网改造仅仅解决了线损管理中的硬件基础,由于资金投入、企业环境乃至改造标准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地方的农网改造远没有全部到位,降低线损的若干潜力,还存在于“软件”管理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潜力大得很,工作无止境,真抓实干,必有所得。
  2、在管理方法上,一定要“严、细”结合,勇于创新。这里的“严”指的是严格管理,“细”强调了“细”化目标。对市、县供电企业来说,应把线损管理列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健全管理网络,除坚持那些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办法外,为体现管理力度,方便开展工作,市、县供电企业可以成立线损监督办公室之类的专门机构,抽调业务骨干,实施跟踪管理和实时管理,对各单位线损管理情况的真实性以及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检查监督,使线损工作在管理层的管理更加高效、正规与有序。
  再就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线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规范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分级负责、指标落实、分工明确”的正常管理秩序。还要重视基础工作,搞好理论计算。各单位专兼职线损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当时的设备和负荷情况,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线损理论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及时以准确的数据来衡量线损实绩的高低,发现网络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对策,使降损工作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同时,可以认真做好相关数据的测录、统计和分析,按月进行,及时上报,承上启下,持之以恒。条件具备时,很有必要将长期积累的设备参数和相关资料,编制成线损手册,方便使用,提高效率。
  还应该坚持严格抄表,力求合理计量,不能任意提前或推后抄表日期,以致造成当月电量的少抄或多抄,直接影响线损率的增高或降低,造成虚假现象的出现。要切实提高抄表的实抄率和正确率,力求达到100%,尽量杜绝错抄、估抄、漏抄和错视倍率等现象的发生。要尽量争取合理计量,对高供低计的客户,应按规定逐月计量,加收客户专用配变的铜损和铁损,做到合理计量,公平交易。要尽量严格审核分析,按照抄表卡上的抄见电量,对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的相邻月份和同期月份用电量进行审核、分析和对比,及时发现并查明客户用电量升降异常的现象及原因,及时补救,减少差错。
  要坚持搞好用电普查,堵塞营业漏洞。客户用电计量是否正确合理,也将直接影响线损电量的统计和线损率的考核计算。而用电普查作为保证营业检查工作质量的补充手段,应以实测电表、检查互感器变比、检查用电设备绝缘状况、查处无表用电和窃电为主要工作内容,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进行,查处差错,堵塞漏洞。此外,从管理角度来说,上级主管部门应扎扎实实在政策上和手段上为基层多办点实事。比如:给点政策,落实线损管理的奖金来源,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完全可以少花钱,赚大钱。再如:供电所人员到用户检查用电,至今拿不出合法证件,工作经常受阻,名不正,言不顺,有关方面要抓紧研究落实,尽快把相关证件发放。■(□文/杨玉双)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47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