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2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5/5/4

作者

□文/杨 丽

浏览次数

1443 次

券商进入期货业现象透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都相继步入正轨,此后证券市场经历了数量扩张、兼并重组、增资扩股、寻求突破等阶段,期货市场则经历了产生、发展、扩张、整顿、繁荣的过程。在我国分业经营的政策主导下,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是相对独立的,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业内趋向于达成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之间合作这一共识,监管当局也未对行业间蠢蠢欲动的互相渗透进行干预,而是默认各市场之间的业务创新。证监会于2002年1月23日下发的《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接受出资的相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对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外商投资企业参股期货公司的限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期货公司与券商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下面,我们就对券商进入期货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一、券商进入期货业现象透视
  (一)动机分析
  1、探寻新的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企业赖以盈利的业务经营模式,是在任何行业经营的企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长期以来,券商得益于行业的高成长性、垄断性和封闭性,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较高利润率。2002年,在低迷的市场背景下,券商出现整体亏损,亏损面高达85%,亏损金额总计逾400亿元。从表面上看,其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股指下跌,交易量大幅萎缩,导致了经纪业务利润直线下降,自营、资产委托管理业务亏损严重,然而根源却是传统的盈利模式已与市场发展的环境格格不入。
  证券公司一直依靠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证券承销三大传统业务,简单的手续费收入一直都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投资咨询、财务顾问、客户理财顾问和受托投资管理等新型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客户基础相当薄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券商迫切需要寻找其他的盈利渠道,而涉足期货业就是其改变传统盈利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举措之一。和证券公司几乎是“靠天吃饭”不同,期货经纪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收取手续费,只要多增加些期货品种,市场就会变得活跃,可以实现“旱涝保收”,这成为券商进入的诱因之一。
  2、缓解竞争压力:国内证券业在短短20年里完成了国外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后,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券商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入世之后,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压力,更让券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被迫开始将眼光转向其他合作领域,寻求与其他行业特别是金融业内部合作的途径,通过向银行、保险和期货业渗透,来巩固自己已有的阵地,以期在更加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期货业将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券商的必争之地。
  3、分散风险:证券公司是一种特殊企业,高风险是其所属行业的本质特征,如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性风险、信用风险、发行风险等等,由此可见,券商的风险不仅来自自身的经营运作,还处处体现了行业的属性。
  期货市场则是一个把风险聚集起来分散出去的机制,集中起来的风险是少数公司的风险,特别是跟生产、经营相关的这些企业的风险,分散风险的是千千万万的市场参与者。每个人分担很小的一块,就分担了很大的风险。券商进入期货业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一些风险。例如,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而言,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防范和回避资产管理中的系统风险。同时由于引进新的品种,改善了资产的投资组合结构,在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等领域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也可达到减少风险、增加盈利的目的。
  (二)进入方式及融合的可能性
  1、进入方式:
  (1)公司结盟:即专业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合作签订合作协议,目前主要是在证券公司网点推广期货业务。
  (2)相互参股或控股: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接受出资的相关问题的通知》被业内看作是对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参股期货公司限制解除的标志,为证券公司参股期货公司打开了闸门。其实,此通知出台之前,早有闽发证券、大鹏证券曲线入主期货公司。之后,国内的主流券商均已经或正在以控股方式进入期货业,如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华夏证券、泰阳证券等控股期货公司。由于期货公司普通规模较小,期货公司参控股证券公司的案例很少,仅有中国期货业的龙头中期公司控股恒远证券一例。
  (3)“净壳收购”:目前来看,“净壳收购”是最受券商青睐的方式,其次才是控股,最不济也要成为并列大股东。相比之下,那些有一定实力,经营情况较好的期货公司一般都不会轻易让出控制权,而收购那些业务基本停滞或业务量很小的“壳”公司则较为容易。尽管自2001年以来,期货公司的“壳”一路升值,炒到了千万元以上,但一些券商仍然乐此不疲。
  2、融合的可能性:
  (1)业务上的相关性:期货业、证券业的内同性很大,业务性质接近,外国券商都兼期货经纪商,美国最大的几家期货商都是券商的角色更浓一些。证券公司进入期货业后,业务构成更加合理,有助于完善业务构成,稳定业绩。随着金融期货的发展,股票、债券以及股指都将成为期货交易的标的物,而没有股票市场就没有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券商从已经娴熟的股票市场业务转向一脉相承的期货市场业务,是业务发展链条的自然延伸。
  (2)实力保证:经过近20年的积累,券商在资金、资产上具有期货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入主期货公司,而且具有直接参与投资的实力。
  (3)管理模式的相似性:券商经营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与期货经营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券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4)成本优势:券商投资期货业的成本低廉。以经纪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券商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客户群和经营场所,这种资源有效转入期货业,使券商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5)人力资本优势:目前大多数中小期货公司的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少人才。从这一点上来说,证监会允许证券公司参股期货经纪公司,是给众多将要面临市场残酷竞争的中小期货公司提供了一条能够生存下去的出路。券商积累的市场操作、市场研究等人员优势,对期货公司的重组和再造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券商对期货业的介入不仅对自身业务,而且对期货业的发展将带来全方位的影响。通过控股或控制期货公司,券商业务范围和利润来源将进一步扩大,由此改变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然而,二者融合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存在的问题
  1、风险隐患。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交易品种较少、交易规模较小和经济功能发挥不充分,市场过度投机的情况也时有出现。目前期货交易品种仅仅12个,实际交易比较活跃的品种有铜、铝、大豆、豆粕、天然橡胶、小麦以及2004年新上市的棉花、玉米、燃料油,容纳社会资金仅仅100个亿,导致“过多的资金追逐较少的品种”,活跃的同时产生了很大的投机。
  由于两个市场都存在不少问题,因而二者结合是否会将各自的劣势成倍放大是许多人都担心的问题,而且由于业务交叉,给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也会带来不小的障碍。从业内的反映来看,券商进入期货行业表现一般。而且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几年证券行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券商行业成了高危行业,这些券商的亏损有可能直接转嫁给期货公司。此前,就已经有汉唐证券因为国债回购而引起客户支付危机,导致旗下控股的一家期货公司发生风险。
  2、发展空间瓶颈。券商进入期货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然而是否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还要看期货业有没有提供券商施展的平台。事实上,由于期货业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券商进入期货业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现在期货行业的业务很单一,仅仅几个商品期货在交易,商品期货的客户和股票市场的客户的关联性不是很强,这就使得证期合作所能带来的利好大打折扣。
  二、证期合作发展前景展望
  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放,行业壁垒及其相关政策障碍会越来越少或消失,加之金融期货、股指期货的推出,券商在期货业的客户和市场优势就会体现出来。打造一个金融控股集团,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势必会成为各券商的必要选择。如2003年9月25日,华夏证券公司已将华夏期货公司升格为总公司第13家分支机构,其级别相当于华夏证券的一级业务部门,与经纪业务部、投资银行部等处于同样的位置,表明在其计划中,证券、期货已经不是分裂的两块业务;2004年银河证券收编万恒,引进战略投资者荷兰银行,欲将万恒再造成银河在期货业的一支强势旗舰。
  券商进入期货业已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潮流究竟会对期货业及整个金融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文/杨 丽)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16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