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信息使用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促使了财务分析的产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的变革,财务分析的目标、方法、内容等也在不断地发展。在新的环境中,我国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构建我国新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分析概念
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分析是利用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整体与局部、历史与未来、短期与长远进行比较,以揭示企业现实价值和预测企业未来价值为目的的分析与评价。狭义的财务分析是指借助企业财务报表及一系列财务指标,以历史财务信息为基础,以揭示企业现实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分析。本文所指财务分析主要指广义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内容制约着财务分析的范围。内外环境的息息相通,形成了一个财务活动的动态系统,与此相适应,财务分析的内容亦应随之扩展。因而,财务分析不仅要研究微观实际,而且也要考虑宏观影响;既要围绕财务管理的任务,又要涉及企业其它各项管理,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财务部门,而应当注意到由资金运动、财务关系的综合性而引起的财务管理(含财务分析)的辐射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环境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综合分析等。
二、财务环境——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环境的产生和发展,财务分析也不例外。高度综合性的财务环境包含财务实践的全部内容,它孕育着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全部“胚胎”。以财务环境作为构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可以揭示财务分析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环境,使其具有全面性、完整性,从而可构建比较科学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
财务环境是财务分析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财务分析所处特定阶段的客观条件。财务环境是财务外部环境和财务内部环境有机的总和。财务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其中,经济环境是最重要的,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利息率波动、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竞争等。财务内部环境可具体化为财务分析所处特定阶段的经营策略。会计战略、会计机制、财务分析人员的价值观念等。显而易见,财务内部环境决定财务分析的本质,从而决定财务分析的职能;财务外部环境决定财务分析的目标、假设和原则,从而决定财务分析的信息质量特征,进一步影响财务分析的方法。同时,财务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使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各要素都最终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财务环境中。
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理论,主要是指财务分析对象,财务分析目标、财务分析假设、财务分析概念和财务分析原则等;一是应用理论,主要是指由基本理论演绎而来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
三、财务分析应用理论体系
财务分析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需要的知识多,也有很强的“艺术性”。所以,有时难以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而有效的财务分析无论对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增强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有效财务分析模式的建立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该模式时,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和产业分析在评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中的重要地位,又要看到财务报表的意义和局限性,并尽可能避免盲目地使用财务比率和相关分析指标。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始点。其目的就是确认利润动因和业务风险,对企业的潜在利润有质的了解。环境分析包括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是行业的经济特征)和内部环境(主要是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这是质的分析非常必要的第一步,它为下一步的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
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其发展前途就会不同。比如,处于没落行业的公司将比其他公司的未来盈利少。而如果不及时转型,则必然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危险,而且潜在利润的减少、经营的可持续性也都将面临严重的威胁。作为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财务分析,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使企业能够及时抓住机遇。另外,财务报表与企业财务特性之间关系的确定也不能离开产业经济特征的分析。换句话说,同样的财务报表放在不同产业的企业中,它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财务特性很可能完全不同,如零售业、钢铁业,房地产业就有着区别很大的财务比率;又如,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产业不仅在产业经济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决定其竞争地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在财务分析时,产业经济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只有了解和确定一个企业所处特定产业的经济特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财务报表的经济意义,并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如果说产业经济特征是财务分析人员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经济意义的“航标”,那么企业战略就是财务分析人员在财务分析中为管理决策作出相关评价的具体指南。离开了企业战略,财务分析就不可能真正帮助管理决策作出科学的评价。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完全是出于竞争的需要,通过制定符合自身的特定阶段的战略,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可见,财务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战略实施的分析,分析战略的实施是否与计划相背离,若背离,其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对原有的战略进行调整。此外,对竞争企业之间战略的比较也是必不可少的。
2、会计分析。会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企业会计反映其实际业务的程度,即正确地理解和净化企业的财务报表。所谓理解,是指要了解财务报表的局限,如企业管理当局所作的“盈利管理”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可靠、不公允;所谓净化,是指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如利润额)所作的调整,以增强其可靠性和公允性,可靠的会计分析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会计分析通常由阅读会计报告、比较会计报表、解释会计报表和修正会计报表信息四个步骤组成。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筹资活动会计分析、投资活动会计分析、经营活动会计分析和分配活动会计分析。
3、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利用财务数据评估企业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了解其持续性。评估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及运行效果通常可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来分析。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是两个最常用的财务分析工具。比率分析着重评价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业绩和财务政策;现金流量分析则着重分析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的灵活性。除上述两种财务分析工具外,一些非财务分析工具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反映企业战略地位的非财务指标着重确定以下内容:产品和公司的生命周期,公司业务所面临的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等等。
4、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做出评价。分析与综合通常是相对应的,有分析就应有综合。分析揭示了企业在各个领域或各个环节的财务运行状况和效果,综合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企业整体财务运行状况及效果的结论。企业的综合分析就是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所得出的个别结果,运用一个简洁的综合系统予以判断、融合、平衡、分析并做出概括性的结论,借以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各方面活动的综合绩效,判断其财务状况。其内容包括四部分,即发展趋势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偿付能力分析与资金运用率效率分析。其中,发展趋势分析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前提,获利能力与偿付能力则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主体因素。资金运用效率分析是从决定企业财务状况的实体因素——资金的角度进行考察。综合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有杜邦分析体系、沃尔分析法、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等。■(□文/沈志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