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5/5/4

作者

□文/李春艳

浏览次数

1863 次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系统的运行,系统要适应环境。
  一、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制度安排。是通过一系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
  公司治理结构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监控机制是主要由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有义务保证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保留的信息。
  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就缺乏良好的运行环境,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要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规范的、有效运作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对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它主要用来评价公司的活力能力和经营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是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是指相关性与可靠性。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同。
  (一)相关利益者共同治理模式下,重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本市场的中小股东无法直接对公司决策施加有效的影响,使得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产生了使财务报告具有决策有用的倾向,力图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他们的决策。采取各种方式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实施影响,加强独立审计对公司报表编制者的财务会计剩余控制权的限制。以股东作为公司的关键所有者,强调股东利益至上,以此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组织、标准和方法与其市场特征、公司治理准则相互配合。使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质量目标得以发展。
  (二)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下,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种模式下,银行作为大股东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其所需要的信息随时可以从董事会或管理层获得。因此会计就要随时提供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往往不受重视,公司治理尤其是外部治理对会计信息的依赖较少,会计的独立性较低,作为各方利益整合的结果自然是偏好利润的粉饰,而这又必然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使得公司外部的股东无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公司治理,抑制了资本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从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就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也是同其反映受托责任,强调揭示经理人员过去实绩相关联的。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一)有效的公司治理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环境保护。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协调好公司与所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不仅仅通过披露的财务指标来评价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完善的激励机制,会使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做出科学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子系统又受到内部制度环境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在经济人的假设之下,经理人在自益权与共益权的长期的动态的博弈中,满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出有利的决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前提。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效果,其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
  随着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更加密切,双向互动。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融合。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相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代表人缺位。在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尤其是所有者虚拟或者缺位,使得企业的内部人对企业掌握有很大的控制权。上市公司股份集中程度较大,特别是国有股所占比例过大,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现状使得大股东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与注册会计师合谋,披露虚假会计信息,隐瞒重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
  (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无法对经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虽然已经引进了西方的模式,设有薪酬委员会、监视会等。但中国上市公司还有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的表决,流于形式,监督机制也没有奏效。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国家股的控股地位,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由行政机关任命,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会成员绝大多数是企业经理人员,使得经理人员在公司的经营决策、利润分配、聘任或解聘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并可以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价。这样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同一,使董事会完全成为了大股东的执行董事会,势必造成董事会监督独立性的丧失,难以保证其经营、决策机制的有效运行及对经理人员的有效约束。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公司经理操纵利润、侵蚀公司外部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三)对经理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目前的激励机制僵化,强度较弱,个人收入和公司业绩未建立规范联系,主要表现为: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是工资和资金,实行年薪制的很少,而且,年薪制中公司经营的好坏与高管人员的自身利益相关系数偏小,造成了经营者对决策不负责任的态度。出现短期行为的可能性增大,不利于长期的激励。而股权激励形式在我国仍处于探讨阶段;总体持股数量较少,人均持股比例低,“零持股”现象普遍。
  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一)国有股减持,鼓励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我国国有股减持、流通业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但由于国有股数量庞大,减持、流通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扩容压力、股民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稳定等。将国有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地位让位给社会公众或企业法人,由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真正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相互制衡,责、权、利明确,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规范运作的良性系统,从而构成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较强需求压力的内在约束机制。
  (二)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经理激励机制。真正的实现有效的经理激励机制,共同治理的角度来激励,使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激励的方向,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
  公司的财务报告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当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或大股东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但在我国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必须解决好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以及激励问题等,防止出现独立董事不独立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主要是短期的报酬激励,缺乏与公司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实施股票期权的报酬契约不仅降低了代理成本,而且是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合同。近年来,虽然已有不少公司尝试以股票期权来改革报酬制度,对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长期激励,但由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法律环境等尚存在诸多限制因素,这些做法还不成熟。因此,应进一步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评价标准,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和忠诚度,减少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公允性。
  (三)完善外部市场的约束机制。由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外部市场需求不够,因此,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相关经济利益,使中小投资者不必再用脚投票。在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上,积极培育有效的证券市场、经理市场、产权市场,一方面形成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外在的约束力。同样,资本市场、兼并市场也要按市场的法则进行运作,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较完善的系统,从而构成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较强需求压力的外在约束机制。■(□文/李春艳)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51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