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会计委派制又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政府部门或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是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缺损、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计人员管理失效、会计信息失真而构建起来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委派制的试行,较好的解决了会计数据失真的问题,有效的克服和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加强了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增强了国有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法纪观念,维护了财经纪律,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但是,正如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会计委派制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会计委派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委派制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且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并与现行的许多法规相冲突,缺乏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法律依据。现行有关法规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由单位领导任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所财务负责人有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单位领导人负责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领导,并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同时规定了企业享有国家授予的理财和经营自主权。如何解决会计委派制与现行法规的衔接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由于会计委派制是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深层次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是委派会计进驻受委派单位后,外部监督力度加大了,必然会触动小集体利益和个人私利。因此,委派制的推行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阻力,这也需要针对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的会计管理体制的实行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2、会计委派制制约了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目标,而如实反映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是委派会计的目标。由于目标的不完全一致,会计委派制易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委派会计的对立,前者常常会挖空心思采取不正当手段隐瞒一些经济业务活动以逃避后者的监督,使后者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弱化了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的职能有核算、监督、预测、分析、决策,而当前实践中的会计委派制过分强调了会计的外部监督职能,而制约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内部管理职能的实现,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全面发挥会计的职能,也制约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3、委派会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高,对委派会计的跟踪管理亟待完善。作为委派的会计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第二代表人,其素质要求相对应该更高。但实践中许多被委派会计其素质都不尽如人意。一是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现在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半路改行多,科班毕业少,简单记账多,精通业务核算少,手工记账多,懂会计电算化少。虽然委派会计经过严格挑选,但业务技能参差不齐,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全面发展的不多。二是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虽然对委派会计明确了职责、权利和义务,但一些委派会计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严格履行监督职责。会计委派制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事务没有现成的规范、经验可以借鉴,也就相应制约了委派工作的开展。目前对委派人员的管理,多是委托各级财政部门、会计部门进行管理,没有明确的委派会计管理主体,委派人员的后续管理制度没有相应跟上,那么委派的预期效果自然也就很难达到。
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措施
针对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会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制度进行多方位和更深层的思考,建立、健全与会计委派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委派制。
(一)吸收试行会计委派制的成功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会计委派制度,为实行会计委派制提供法律依据和理论指导。目前,委派制的实行办法大都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所以,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管理办法,对会计委派制的委派形式、程序、对象、范围及委派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等依法进行规范,充分调动委派人员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前提下帮助企事业单位增收节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保证会计委派的公正性、有效性,做到以法管人,以法治事,使会计委派制能够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进行。
(二)正确处理委派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他部门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又要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委派制实行后,委派会计与经营管理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成为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这就需要双方积极调整角度,相互适应,正视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作用的存在。会计委派制的出发点是强化监督,是要保证会计活动的合法合规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方式,其核心就使服务,要寓监督于服务中。委派的会计人员是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要以搞活搞好企业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为轴心,按国家财经法纪办事,主动为单位服务。不仅要维护所有者的正当权益,合法、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做到会计工作规范化,而且要当好企业经营者的参谋,为企业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财务工作和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关系密切,委派会计更要与各部门人员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委派会计应切实做到管理不越权,监督不违规,原则问题不让步,服从不丢立场,服务不偏方向。
(三)建立和完善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会计委派制实际上是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因此必须在会计领域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对人的管理体系,将委派制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以构成会计委派制的运行机制。
1、建立完善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会计人员的经常性教育培训。会计人员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管理的经济管理人员,其职业特殊的严谨性既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分析、判断能力。对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应该从立法上保证其参加再教育的时间和受教育的效果。委派会计一定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增强服务意识,时刻树立服务于企业的观念,积极参与被委派单位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管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真实、科学。
2、实行委派会计人员任用及定期轮换制度。对会计人员的任用,主要通过企业推荐、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产生候选人,进行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协调能力考核,择优录取。为避免会计人员在一个部门定期工作产生利益关系,影响其正常履行职责,还应建立定期轮换制度。
3、实行委派会计人员严格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没有一个公正有效的会计业绩考评机制,委派会计也不一定能公正执法,也不一定能尽职尽责。因而必须健全一套综合的、公正的、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是否继续委派及升迁、晋职的依据。
4、建立委派会计的外部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体系是有效的评价手段,独立、公正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委派会计人员监督效果的有效评价尺度,通过外部审计为会计委派效果的评价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
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它的实行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遏制社会腐败现象,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特效药,它的作用能不能持久还有待实践。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会计委派制,不仅是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需要。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成效。■(□文/高军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