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阐述了生产技术发展对生产管理方式变革的影响,并指出信息时代生产技术与市场条件的发展将孕育生产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继而在分析预测信息时代生产技术条件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信息时代生产管理方式变革的趋势和特点。最后就信息时代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对生产管理理论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信息时代将孕育生产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信息技术所导致的生产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在原有生产技术基础上的延伸,而且更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当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后,建立在现代生产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生产与管理方式将不可能满足新的生产技术条件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未来市场成熟化的发展,社会不再需要大量标准化的产品,社会生产的目标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标准化、专业化、大批量生产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与管理方式将不再适合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进人信息时代,生产技术条件的发展以及市场成熟化的发展将要求生产与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创新,以适应技术与市场发展的要求。
二、信息时代生产技术条件发展的主要趋势及特点
1、生产制造系统将逐步网络化、整体化、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生产制造设施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结起来,从而可以使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企业及其生产制造系统联结成一个整体的生产制造系统网络。这个网络化的生产制造系统至少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生产制造信息可以在不同企业及其生产制造体系中直接相互交流。(2)生产操作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即经授权的操作者可在异地某个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操作。(3)在前两项功能的基础上,生产设备的操作主体可多元化。即经授权的多个操作者可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要求同时进行联合协同操作。
2、生产制造系统将逐步智能化。随着智能计算机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仿真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发展,整个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标准化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将得到提高。(2)产品总装及调试的自动化水平将得到提高。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产品的总装及调试须由人工独立完成或在流水线上协作完成,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使生产制造系统能自动完成产品的总装及调试工作。(3)产品的临摹仿制水平将得到提高临摹仿制是指将产品样品放人生产制造系统的扫描平台,由系统通过扫描确定产品的主要结构参数,再按产品原样自动生产出与样品一模一样的产品。(4)产品设计、试制模仿仿真化水平将得到提高。(5)产品设计、试制、生产的操作程序将逐步“傻瓜”化。
3、生产制造监控系统将逐步实现多媒体化。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及监控主要是通过仪表系统及工业电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中信息的反馈、监控指令的回馈将逐步实现多媒体化。即生产过程的实况及生产制造的数据处理结果都将通过多媒体手段直接实时、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来。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生产操作者可通过多媒体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出问题的环节,并及时加以解决。如果操作者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一时解决不了,还可借助专家通过互联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三、信息时代生产与管理方式变革的趋势及特点
1、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将被彻底改变。在信息时代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活动方式的基本模式为:由用户根据其产品需要通过互联网选择确定相关产品的生产服务供应商,其后独自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在该服务商网站的软件系统上进行产品的设计及模拟试制,在得到理想产品的数据参数后,再通过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正式给服务商或制造商下订单。生产服务商接到订单后将通过互联网选择离用户指定送货地点相对较近的产品总装制造中心,并将该订单的要求传给总装制造中心,再由总装制造中心协调零部件供应并进行总装生产、调试。如果用户愿意还可通过互联网与总装制造中心一起共同操作生产过程并监控生产的全过程。产品生产出来并包装后,总装制造中心将通知专业的运送机构将产品送到用户指定地点。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所需生产的产品品种及数量由用户决定,生产服务供应商负责提供信息及生产软件系统的服务,产品总装服务中心负责产品的实物生产。由于生产的全过程涉及用户、生产服务商、总装中心等多方面,因而,生产活动的主体也将包括用户、生产服务供应商、总装中心等多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的时代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在内容、形式及特点上完全不同,因而可以说信息时代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将被彻底改变。
2、生产与管理活动的主体将发生变化。在现代生产管理活动中,生产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生产企业,但在信息时代,由于生产活动方式的变化,生产与管理活动的主体将多元化,用户、专业信息服务机构、为生产提供服务的软件系统供应商和硬件系统供应商以及为整个生产制造网络系统服务的平台等都可能同时成为生产与管理活动的主体。在多元化的主体中,用户又占主导地位,其他主体单位都将是为用户生产产品服务的。
3、生产管理的范围将发生变化。由于信息时代生产与管理活动的主体将发生变化,现代的仅局限于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也将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三个层次的生产管理,一是生产企业领域的生产管理活动依然存在,但其活动方式、内容将发生变化;二是用户领域的生产管理活动将会形成和发展;三是整个生产制造网络系统的生产管理将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
4、生产管理的目标将发生变化。在传统生产技术及市场条件下,生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量、降低消耗和成本,在现代生产技术及市场条件下,生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和成本,而在信息时代,由于生产管理活动的主体发生变化,对不同的主体对象来说会有不同的目标;对用户来说,是实现所需产品的功能、降低成本;对生产服务供应商来说,是实现不同用户所要求的产品功能,降低消耗和成本;对生产制造网络系统来说,是协调好不同用户及不同生产服务供应商的生产管理活动、确保系统安全和有效地运行、降低消耗和成本
5、企业生产管理的职能、内容将发生变化。由于信息时代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已完全不同于现代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因而,信息时代企业生产管理的职能、内容及范围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主要职能将由计划、生产、控制转变为服务、生产。(2)工艺管理、技术管理等相当一部分管理内容将由固化的专家软件管理系统所替代,零部件及产品库存管理将被实时信息管理系统所取代。(3)企业的网络信息管理、专家软件系统管理等管理内容将进一步加强。(4)现代企业内部集中办公管理的方式将由分散型、契约型、网上型的办公模式所取代。
由于上述管理职能、内容的变革,在信息时代,生产企业的概念将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型生产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所提供的生产服务将包括产品设计软件、产品仿真试制软件、零部件总成及零部件的供应、产品的总装服务等。
四、信息时代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对生产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生产管理理论来源于生产管理实践,又服务于生产管理实践。建立在现代生产技术与生产管理实践基础上的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已日臻完善并促进了现代生产管理实践的发展。但随着信息时代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将不可能满足新的生产与管理方式的要求,需要结合新的要求创新发展,而信息时代生产管理方式各个方面的变革、发展将同样会对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其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产管理理论研究的主体对象及范围将发生变化。现代生产管理活动是由生产企业完成的,因而生产管理理论研究的主体对象是生产企业。而信息时代生产与管理活动是开放式的,将由用户、生产服务供应商、生产制造网络系统等多方面活动主体共同参与并完成。产品生产的品种、数量及产生过程管理的决策不再单独由生产企业决定,而将由用户、生产服务供应商、生产制造网络系统等多方面协商确定并以用户为主。因而生产管理理论研究的主体对象及范围将扩展到用户及生产制造网络系统。
2、生产管理的职能及内容需重新研究。到信息时代,由于生产管理的对象及目标将发生变化,因而生产管理的职能及内容也将发生变化,有些职能与内容将不再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将被调整或消失(如库存管理),有些职能与内容将更为重要并得到加强(如生产的信息管理),需结合新的生产条件和方式重新研究。
3、生产批量模式需重新研究。信息时代将出现的单品种、单件或数件生产批量模式是现代生产管理中所没有的,需要专门进行研究。研究应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生产服务供应商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模式,二是用户如何完成这一模式,三是整个生产制造网络系统如何有效地实现许多不同用户同时生产单件或数件不同的产品。
4、生产组织结构形式需重新研究。由于信息时代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没有内部与外部之分,因而,需要重新对这种内外统一的网络式生产组织结构进行研究。总之,信息时代生产与管理方式的各个方面的变革都给生产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提出新的课题,而这些全部课题的研究结果将是构成信息时代生产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石。■(□文/贺群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