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黄金系千,不如一贤”,可见人才远胜于和重于钱财。对人才的渴求反映着社会的进步。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渴求人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将竞争集中体现于人才的竞争之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让人才和财富密切相联。从一定意义上讲,新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新经济时代就是创造性人才表演的舞台。
一、新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一)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在新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信息技术革命使经济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成为可能。知识会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尽管资本仍然还是重要资源。但其重要性会趋于降低;知识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资本最终将蜕变为知识的一种功能;终身学习、追求知识会成为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二)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兴起和发展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需要用新的视角去观察、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果不能更新观念,就会被新经济抛弃。其次是运行模式的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社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的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三)新经济是数字经济。在新经济中,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大量数字信息以光速压缩传送,信息的质量远好于模拟信号。当信息通过数字网络变得数字化和通讯化时,一个新的世界就展现出来了,许多不同形式的信息可以被合成、创造,深刻影响商务和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传统的邮局和物理的邮件将趋于减少或消失,人们在家、在旅馆客房工作和在办公室工作一样有效,人类将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
(四)新经济是网络经济。新经济以网络体系为基础,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围绕着网络经济进行改组和调整。另一方面从发明创造、设计规划、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会越来越与网络紧密相联。数字化的电脑网络将产生出新的财富形式。当网络宽带增长得足以承担完全的多媒体(包括数据、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媒体)时,各种新的机会将梦幻般地增长。离开网络,新经济就会失去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新经济加剧了对人力资源的争夺
新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最大危机是人才严重告急,而中国是人才争夺的最大市场。《新经济时代的生存与繁荣》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公司认为,他们的雇员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即无法适应现阶段新经济、高科技的知识水平;并且,有82%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在2003年雇员的技能欠缺上将遇到更大的问题。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有77%的公司认为,电子化读写能力在未来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18%的公司认为,他们的工人给予这项技能以足够的重视。
全球性的新型人才危机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利,因为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我们明显不足。目前国内许多在校学信息技术的优秀学生,每年毕业典礼时,就已经办好了出国手续,或拿到了外企的聘书。
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人才的国际竞争将在人才个体、人才群体和国家战略几个层次上全面展开。数字表明,全球跨国公司500强已有400多家“落户”我国,越来越多的外企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利用优越工作条件和优厚待遇吸引人才。同时以奖学金、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上了我们的人才。众多的中国技术研究人员活跃在美国硅谷这一事实正是促使美国高科技企业相继在中国设立研究所的主要因素。在华开设的美国研究所也主要以留美中国学者为核心。这些科技人员既了解美国和美国企业又了解中国,既是出色的领导又是很好的顾问。21世纪的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将是全球现象,发达国家将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网罗中国的人才资源,这是我们目前更要多加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经济时代下人才竞争方略
新经济是倍速经济,最需要的是各种创新人才,而不是简单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的一般人才;新经济人才主要是市场化的人才,能够将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能够将资源和资金优化配置并创造商业价值的人才,而不是清谈人士和纯粹的学院派;新经济人才是团队型人才,需要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其他方面专业人才的合理组合,而不是一般的所谓“通才”、“全才”。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一)积极构筑人才安全屏障。高级专门人才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人才安全的关键所在。面对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吸引稳定高层次人才显得格外紧迫。从地方到部门,我国各个层面正积极构筑人才安全屏障。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百人计划”以200万元的经费支持吸引了数百位海外优秀学者;人事部“百千万工程”也将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培养;上海明确提出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将人才安全上升到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
新经济是知识爆炸的经济,需要的是学习型组织和终身教育,今天是人才可能明天就是庸才,想一劳永逸地培养足够的人才已不可能。要花大力气抓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还是要抓教育,要重视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尊重人的个性,努力营造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二)创造有利于创业的体制环境。对于人才来说,没有什么比创业的冲动更为强烈和持久。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是新经济时代必须遵循的一条人才开发定律。要使高技术产业更快地发展,必须为人力资本发挥创造力建立必要的组织制度和社会文化条件,这包括明晰的产权、健全的人才市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和民间投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等。要创造一种充分信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励人去创造、去超越、去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开放式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也是为所有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时代在发展,两千多年前的孔圣人和近两百年前的马克思不可能完全预见到今天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每个人都应该有足够的宽容心,去鼓励年轻人的创新意识,能容忍别人的创新性观点,从我做起,然后通过自己的工作,影响身边的人,营造一个良好的鼓励创新性的文化氛围!
(四)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正确的激励就是个人认同组织的目标,使二者的追求一体化。要想建立和实施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战略,就要认清智力资本在新经济时代所起的作用,从而制定正确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个人有学习成长的压力与内在冲动,体现人才的价值。这些机制至少应当包括人才生成机制、职业发展机制、双向选择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岗上竞争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市场调节机制等。
21世纪的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国际间的人才争夺将会日趋白热化。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我们的选择只能是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即要认真搞好自有人才的培养,又要切实控制人才外流,还要积极争取人才回归。未来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只有解决好人才问题,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培养、留住、吸引人才的工作任重道远。■(□文/邵红岭 崔玉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