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凡企业都有文化,有文化必表露无遗。或先进,或落后;或活跃,或僵滞;或新意盎然,或陈词滥调。犹如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文化也不例外。要办好企业,必须研究文化,而认识文化的定则,正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品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要实现年复一年的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一种至上的文化理念,建立一个非常好的、能够让员工普遍认同并促进企业成长的企业文化,并使之不断延续。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企业文化即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点,与人类行为的理念是哲学一样,企业的文化理念亦即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企业活动从事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走这个方向而不走那个方向,都是有个想法的,有大想法,有小想法,一时之念长期之思,企业一贯性活动必定是在一个长期形成的较深层的想法支配下进行的,不可能是盲目从事,即使是盲目行事也有一种文化理念支配,不要正确的文化理念就是盲目从事的文化,长期形成而深层的那个想法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风尚;企业民主;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企业素质;企业行为规范等。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它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文化越强有力,越用不着巨细无遗的详尽的规章制度;
2、辐射作用: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提升功能:先进的文化理念可提高企业形象的美感度,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4、约束作用:成文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5、凝聚功能: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如同一面大旗,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并吸引后者跟入,同时对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6、激励功能:崇高的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力,让企业职工有盼头,有奔头,让企业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对消费者激发其信心;
7、稳定功能:正确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对一些消极的“亚理念”起着削弱、改造的功能,从而使正确理念“一统天下”,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后果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见问题
1、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在经营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
2、企业不能对其企业的文化加以提炼、升华、重塑,并使其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企业由于快速发展、兼并重组、家族成员关系等众多变革因素,使得企业产生新旧文化冲突,导致企业经营与管理混乱;
4、企业不能针对本企业、本行业的各种特征,积极有效地塑造适应自身发展的、极具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5、企业在重塑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将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发展战略、经营与管理体系的运行、企业和员工行为修炼等各个方面,按其本质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塑造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必将导致企业文化塑造运动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上,从而降低了人们对企业文化作用的信心。
(二)常见问题带来的“恶果”
1、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忧患意识,严重者可能离心现象严重。
2、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
3、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种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该类企业员工表现多数都激昂澎湃,但可能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四、培育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系深厚,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在不断的嬗变中日益壮大,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灵魂”,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面向21世纪培育中国企业文化时,要注意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吸取有效的营养成分。应该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跨国家、跨行业华人经济圈。应该说,这些华人企业家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成功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文化所孕育的勤俭、敬业的创业精神以及儒家商业文化传统、儒家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二)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成为培育中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移植国外的企业文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企业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这不仅为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中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也为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提供了指导原则。
(三)领导者身体力行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四)讲究速度文化。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企业不应强调规模,而是强调速度。都是一长两短,企业产品周期短,说明企业越有竞争力;企业模式周期短,说明调整速度快,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两个都是在不断变化,只有企业存在是长久的。知识经济时代,速度快决定一切,看你的反应速度,看谁最早发现最终的消费者。速度文化的精髓在于发现最终消费者。
(五)注重创新文化。当一个企业感到疲倦,不能创新,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到来。企业一步步发展成长壮大,实际上也是一个创新过程。企业成功要看企业是否创新。企业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强调创新,具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意识。技术创新会形成更好更新的产品,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引发越来越多的需求。技术创新重要的是有市场效果,东西卖出去,才是硬道理。但在管理问题解决之前,技术创新的贡献是有限的,过低的管理水平会使技术创新的效益大部分被侵蚀,比技术创新更为关键的是管理创新。企业要逐步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要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整套组织管理体系,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制度创新比起前两种创新更为重要,制度创新了,才有其他创新基础和条件,制度又称为“体制”或“机制”,制度创新就是调整生产关系。有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比起技术上的创新,我们制度上的创新发展更让西方政客们担忧。
(六)崇尚学习文化。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于学习,应变能力来源于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起点,知识结构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知识的创新程度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质量。企业最终较量的是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就能突破有限的市场空间,实现优势互补,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实现双赢和多赢。学习是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的道德准则,是一个组织的准则。企业要努力使其成为一个学习性组织,组织全体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并能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提高关注未来发展的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