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要健康发展,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管理是一种有效必然的手段。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某种程度上,财务管理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功的企业,财务管理到位,严格有序,企业蒸蒸日上;反之,事倍功半。所以,加强财务管理十分重要,意义深远。
一、强化资金管理,合理运用资金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近年来,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由于压级压价、材料价格升浮变化、管理粗放,盲目投资、消费资金超前分配等原因,造成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直接制约着企业的良性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加强资金的管理,对盘活企业尤为重要。
1、强化合同管理,增强工程价款意识。首先,严把合同管理环节,合同是生产经营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保证,合理合法严格履行合同,才能确保资金的有效运作,作为建筑企业不能为中标而接受业主垫资或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要从企业的自身承受能力和管理效益履行合同,克服盲目决策。投标前,要对工程的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分析,对工程的规模、造价等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调查,对招标文件的要求要吃透、摸清项目成本、具体情况切合自身管理水平,不承揽没有资金作保障,压级压价单价较低的工程项目。
2、规范外包队伍管理,防止资金流失。对分包单位及劳务公司层管理应严格验工计价和拨款的审批手续,不以任何借口推迟或提前计价。对外的所有拨款,必须以施工合同和验工计价为依据,逐份合同或逐个单位建立劳务工程价款结算台帐,严防超拨款。
3、防止盲目投资,合理运作资金。根据项目需要控制成本投入,是项目实现效益有效保证。项目进场时,不要盲目购置设备,应考虑购买与租赁相结合,既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又避免资金大量沉淀在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上,加剧资金紧张的矛盾。
4、正确处理规模经营与合理资金储备的关系,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非生产经营的关系,树立“节约也是创收”的观念,尽可能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少花钱,多办事。非生产性物品的购置,严格审批手续,实行集中管理与调度,杜绝攀比、享受风气。要加强财务计划工作,本着“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量入为出、留有余地、保证生产需要”的原则,合理安排开支。
二、强化成本管理、加强责任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必须以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为基础,形成各管理层次、各部门、全员实时参与、信息共享、相互协作的控制、核算、分析系统。
1、提高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较低的成本价格和较高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来赢得较大的市场分额。降低成本主要以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科学手段,以降低成本;二是在现有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地组织管理等措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抓好责任成本管理的落实工作。任何一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其取得的效果,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的结果如何关键在于第一管理者。因为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综合管理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第一管理者决心和力度,是不会有起色的。因此,要一级落实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落实,层层考核,这样才能真正把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推向深入。施工企业流动性强,管理跨度大,对该项工作的落实,一是要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体系;二是要加大对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推行力度及效果的考核。
3、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只有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才能正确制定成本的措施,保证责任成本工作的顺利进行。成本控制的目标在定位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要配合公司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对成本控制的需要,在许可的范围内走成本最低化。二是合理降低成本支出,以降低成本维系适度的质量标准,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确定责任成本指标的重要环节是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完善的内部责任预算。工程项目内部责任预算是指有限公司依据分公司的工、料、机定额和相应的费用、费率标准,以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设计文件,采用总量控制和中标价倒推的办法编制,用以控制工程成本的经济技术文件。但此内部责任预算不是成本价,各施工单位在此基础上还要严格进行责任成本指标的分解,包括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上缴管理费和成本降低额。分解后形成的内部责任预算才能作为各责任中心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同时也是各责任中心成本发生的最高限额。责任成本指标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必须严格按照核定的指标进行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
4、抓好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责任成本是全员过程形成的,其管理也是全员全过程的。全员控制即:建立“成本控制中心”权、责、利结合,实行指标分级分口管理,把职工管理和专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上到下成本控制与管理网络,使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每个角落,责任落实到个人;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是指从施工设计、目标成本的制订、施工过程到完工交付,对工程成本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所耗费的费用要素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管理。在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责任中心,按责任成本指标与各责任中心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同时各相关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签订的内容,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总量控制。一是封存档案工资,实现新的分配制度。二是实行限额领、发料制度。三是加强机械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控制,实行单机核算,把机械承包和工程施工承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四是实行内部结算制度。五是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总之,实行责任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施工单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我国会计发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项规定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监督本身紧密结合起来,为会计监督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为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法制培训,增强法制观念。
2、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内部控制是指会计主体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贯穿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健全的内控制度。这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展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首先要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企业负责人以及各相关机构和人员要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坚决落实到位。
3、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企业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
4、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