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4期/工作笔谈/正文

发布时间

2005/5/31

作者

□文/时秀云 邹化勇

浏览次数

3947 次

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高校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定位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目标、确定改革的基本原则、探索与之相关的教师队伍配置和教学评价方案,是对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传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思想落后、教育内容贫乏加上教学方法的单调,造成教学效率低,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目标进行全新定位。
  一、美国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美国大学本科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关注构建用来吸引和保持大学本科生学习理工科课程的学习环境、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并激励他们将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美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领导层认为美国大学本科理工科教育当前面对以下三大挑战,并认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各种努力同时也是塑造美国未来社会的机会。美国大学本科理工科教育面对的三大挑战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是:
  1、将21世纪的科学技术引进大学本科生教育课程设置重构基础课程,使之确实成为吸引学生并保持其高度兴趣的关键,满足国家对大学本科理工科教育的需要,将新一代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科学技术和数学素养的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公民;构建新型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来反映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通过开设高层次的标志性专业课程,使所有进入大学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将研究与学习整合在一起;将科技进步引入大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生涯的直接经验并为他们进入研究生院学习做好准备。
  2、构建更好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将构建学习环境同“人们如何学习”的最新发现联结起来,洞悉并利用认知和学习科学关于协作、问题解决和积极参与的高质量学习的研究成果;最有效地应用新兴的技术,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同大学学习项目与学习空间的设计联结起来;构建研究性学习环境以使学生能像科学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那样“动手做科学研究”,即在课堂和学校实验室提供与实际工作环境包括在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实验室中一样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直接经验。
  3、确保输送未来社会需要的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发现的愉悦和通晓科学与他们未来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励学生从人生早期就追求科学;将21世纪科学的工具和实践带进课堂和学校实验室;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在课堂和学校实验室学习的一切都可以被用来发展处理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开拓探索新的世界。
  二、英国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
  (一)课程设置基础化。战后英国各高等学校的课程,普遍强调基础理论,反对实行时间过早、范围狭窄的专门化训练。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现代科学技术解决生活、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科技的发展又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的。因此,高校要求理工科学生也要学习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便了解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历史,做到既掌握本专业的科技知识,又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便处理生活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文科学生,则要求他们学点理工科知识,懂得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只有这样,大学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具有广博宽厚的知识基础,不仅有利于参与一些科研活动,而且有利于避免所学专业的偏狭或过时,同时就业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课程设置综合化。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战后英国高校课程设置的又一趋势。因为现代社会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能源、人口等,都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而高校的分科教学,各学科相互割裂,不利于解决工业化社会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如果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就要同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密切合作。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参与这种社会合作,必须从高等教育机构中扫除机械划分学科的障碍,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各门学科,了解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选修化。英国大学各科系普遍开设了灵活、广泛的选修课程,并有逐步增加选修课比重的趋势。一般高校的教学计划,都有必修和选修课程,前者属于基础课程,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后者属于专门课程,是在首先学好基本理论、基础学科的前提下,为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其才能和专长而开设的。
  大学普遍开设选修课程有许多优点:第一,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存在,更好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育人的质量;第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志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有利条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发展所长;第三,基本上不受年级、科系的限制,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修高年级课程,不同科系的学生可以选修跨科系的课程;第四,选修课程一般不一定体系完整,因此可以较快地、灵活地反映当前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反映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水平;第五,有利于选拔、培养高材生;第六,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专长,鼓励教师多做科研、多开新课,有利于活跃学术研究气氛。
  总之,把普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结合起来,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在专业课程中扩大选修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范围,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战后英国高校课程设置的主要趋势。
  三、借鉴美英高校课程设置经验,完善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
  (一)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大学生要在短短的就学期间掌握全部现代科学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掌握基础科学知识,才能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基础科学在全部知识体系中是最稳定、持久的部分,而且又是一切专业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才有助于专业的学习。如今,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为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增强高校人才的适应性,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的学习。
  (二)增设综合性课程。多学科综合、各学科交叉也是当今基础研究的突出特点。为突出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改变过去各门课程之间互不通气自成体系的局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之间要渗透交融,使文科的学生学习理工的基础知识,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科学的素养;第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统筹考虑和安排课程,注意年级之间、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三,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三)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目前已成为各国高校课程设置的普遍趋势,这是使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的保证。选修课的设置使高校的教学工作灵活多样。对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学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对学校来说,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开展校际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一个城市往往都有十几所甚至几十所高校,各所高校之间有许多关联专业,实行校际联合,可实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具体操作上可以实行跨校辅修,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学校的专业进行辅修第二专业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由学校授予辅修第二专业证书。
  (五)实施案例教学,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有这样的疑惑: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是由于当前高校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所造成的。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掌握理论,增强学生将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言之,我国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强调文理工渗透,增设实践性、综合性、选修性课程,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1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