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5期/以人为本/正文

发布时间

2005/5/31

作者

□文/李玉明

浏览次数

1610 次

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模式,而且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包含的内容中,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是使竞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独有吸引力,而这个独特优势之所以成为市场的闪光点,而不可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代替,其关键是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中的支撑作用。因此,本文在企业文化的研究中,突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我们认为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把其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丰富的企业创新中,企业文化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统领性。这除了因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最新的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和知识在投入产出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历程
  1、八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文化理论传到我国,并很快得到了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认同和响应,并掀起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这在改革开放前是无法想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大字破除了人们思想上的禁锢,以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的精神吸取了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精华,而与中国企业的思想工作结合,形成第一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中较著名的有:二汽文化、达仁文化、四通文化等。当时,有没有优良的企业精神,已被列入企业达标升级的正式条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2、从1989年到1992年期间,随着反对全盘西化思潮的展开,有人提出:企业文化理论是西方的意识形态,必然冲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企业文化理论的消极作用。这段时间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低潮。
  3、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中央决定在中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其中的佼佼者有海尔、长虹、三九、春兰等企业。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旧体制的束缚使企业文化建设徘徊不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一直受到体制问题的困扰。尽管国有企业在转制实践中取得了一些自主权,开始有了一些活力,但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矛盾始终没能得到妥善解决,束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表现是:在企业目标上,企业经营者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不协调,企业经营行为与目标趋向短期化,在实行经营承包制的企业表现尤其明显。在企业价值观上忽视企业自身的奋斗目标、经营理念等因素,没有反映本企业的内涵、特征。在企业管理上,照搬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没有形成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管理文化。在企业内部,没有处理好厂长与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问题,没有进一步理顺厂长与书记的关系,不能形成合力。
  2、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处,企业文化没有成为管理文化。一些人把企业文化与管理理解为互不相干的两回事,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文体活动;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职工教育;还有的人企业文化只是装潢门面的东西等等。
  3、“两层皮”是企业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按照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应当结合生产经营活动一道去做,但有些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游离于生产经营工作之外,两者不是水乳交融,而是油水分离。一些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注重对企业文化功能、作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争论,疏于实践探索;有些人把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奉为经典,很少考虑到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本企业实际进行,做表面文章多,形式主义多,生搬硬套多。
  4、我国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也应看到传统文化中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平均主义、小生产等落后因素,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5、过分政治化倾向。一些企业以政治口号代替企业精神,在企业价值观上片面强调政治意识,而忽视效益意识,有的企业用政治运动形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等。
  三、如何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1、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纵观各国企业文化,无一不具有本国特色。这是由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深刻原因决定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加入WTO后,创建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延续、整合、发展的主体,肩负着重新构建企业文化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
  3、塑造品牌企业形象。品牌企业形象,不仅对国内广大消费者有号召力,对国外广大消费者也有号召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市场、是饭碗、是效益、是生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搞好企业塑形工程途径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产品品牌树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品牌在国内代表的是本企业的形象,在国际上代表的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
  4、强化现代管理中人本意识。无论是物质层、制度层、还是精神层,都要充分体现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激励人的创造热情,挖掘人的潜在能力。
  5、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与控制,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社会环境,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建设企业文化。
  6、企业文化建设应着眼于企业学习力和竞争力的培育提高。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因此,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学习,能使企业中每个员工“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能让每个员工学习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充满危机感,触动学习和创造的动机;能让“组织持续地扩张其能力以创造未来”。这样的企业便可以让员工通过学习、实现而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以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员工和组织的学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7、必须努力培育和弘扬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经营理念。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重在培育企业价值观,而企业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培育适应市场要求的经营理念;其二是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一种好的经营理念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推进器,也是企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员工的价值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它更像一面旗帜,在越来越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今天,目标一致、号令统一是对企业精神建设的基本要求,共有方能共识,共识方能共鸣。
  8、培养诚信精神,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信用缺失,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合同和广告、虚假信息披露、逃避债务等失信行为较为严重,已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联的,诚信经营是根基,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器,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让企业诚信经营,可按照“标本兼治”的方针对失信企业予以引导和规范。信用制度设计为本,法治和道德环境建设为辅,彻底解决企业诚信问题,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97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