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对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银企双方的共同青睐。但随着这项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有些问题已成为金融业潜在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票据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常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产生的原因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产生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票据法规不尽完善。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规定不是很完善,使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对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也相对较少。
2、与日益发展的票据市场相比,相关制度建设滞后。虽然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无据可依。
3、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措施不得力,造成承兑中申请人资信调查流于形式。只对票据金额与票据数量进行核对,还有内外勾结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诈骗银行资金形成垫款等。因而造成了潜在的票据风险隐患。
4、相关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低,风险防范意识差。目前,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市场风险,有信用风险,还有操作风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个别员工识假辨假能力差。另外,违规操作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二、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特点
1、商业信用风险转换为银行信用风险。根据我国《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如果企业出现经营风险而无力支付票款,承兑银行必须垫付资金,承兑票款转为承兑企业的逾期贷款,于是商业信用风险转化成了银行信用风险。这种风险转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银行承兑汇票期限与承兑企业资金使用周期不匹配,承兑企业生产经营恶化导致资金紧张形成垫款;或承兑企业不讲信用,以生产经营恶化、流动资金紧张、破产等理由逃避银行债务,不按期付款形成垫款;这种风险转化的症结在于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信用环境中经常处于被动的地位。
2、忽视真实商品贸易背景,片面理解票据融资功能。作为短期结算和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既能满足银行客户的信用需求,增加保证金存款,减少自身资金投入;又能补充承兑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利用银行信用规 避商业风险。因此,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需求近几年呈上升趋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保证金的交存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银企合作关系好的企业保证金交存比例很低。承兑企业在低成本下取得使用期限最长六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后,既可以利用票据的流动性为其创造高于面值数倍的价值;又可以利用商业银行贴现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这与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相比,融资成本低了许多。所以,有些企业主动放弃流动资金贷款,增加银行承兑汇票,而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信贷业务管理的相对薄弱与这种需求脱节,造成无真实商品贸易背景虚开银行承兑汇票现象屡禁不止,给银行形成了信贷风险隐患。
3、银行本身的经营利益与保证金收取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对基层经办行在存款指标上考核力度较大,造成基层经办行因本身经营利益 而轻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潜在风险,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对保证金比例稳定、承兑信用高的企业盲目扩大承兑总量。目的是增加保证金存款,但忽视了企业中长期经营风险,当企业承兑总量明显超出现金流量,或出现不利因素影响支付时,银行将陷入被动。二是对信用等级低或未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的企业擅自降低保证金比例。目的是既能营销客户,又能增加部分保证金,这样做的潜在风险更严重。
三、防范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建议
根据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为有效防范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笔者建议,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l、尽快完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票据法规。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法律法规,完善对签发、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有关银行承兑汇票的规定。同时,制定详尽的有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制约,使操作人员能有章可循,能有效实施操作。
2、从签发汇票的环节上控制承兑风险。建立银行承兑汇票信贷承办人负责制和审批制,承办人要认真审查承兑申请人的交易合同是否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审查承兑申请人的资信情况,对符合条件可以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人,必须签订银行承兑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且还应该要求承兑申请人提供抵押担保。若该笔银行承兑汇票款项转为逾期,信贷承办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加强内控建设,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审查、临柜复审等环节都涉及会计结算部门。因此,应加强银行会计结算部门独立防范风险能力。在搞好会计核算的同时,充分发挥检查监督作用,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项重点业务进行检查。应加强对空白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要有专人保管,明确责任,全面实现计算机签发汇票。配合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4、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管理。近期新增不良贷款中有较大部分是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所致,究其原因是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管理混乱,扩大了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风险,使承兑垫款转入逾期形成不良贷款。为消除签发票据安全隐患,一是信贷人员应严格审核保证金的真实来源,审查出票人的支付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票据审批机制,控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融资,严格按企业信用等级和出票金额缴存保证金比例,保证出票资金安全。三是保证金管理中应保证专款、专存和专用,签发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对应一户保证金,严禁挪用占用保证金。四是会计和信贷管理人员密切配合,适时监控保证金缴存和扣收情况,不要使保证金管理失控,形成新增不良贷款。
5、规范票据市场秩序。为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各地人民银行要与当地银监局协作,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加强对商业汇票业务的合规性检查,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定期通报及处罚制度,切实维护票据的信誉,保证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强化人行监管职能,加大处罚力度。对各金融机构发生的违规问题要严肃批评,限期纠正。对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由,套取、诈骗银行资金的,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还要加大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力度,在授信管理上建立承兑的规模限制,从而可以削减银行信用扩大对货币政策的抵消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坚持对大额授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集体讨论制,定期跟踪稽核制,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关口转移。
总之,只要银行与企业密切协作,相互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从引发各种票据风险的根源上寻求控制,就能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也一定能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