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6期/市场营销/正文

发布时间

2005/7/4

作者

□文/李 莉 张玉静

浏览次数

2630 次

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分析
  我们注意到我国目前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蔬菜进口产地国,这日益引起日方的高度重视,在不同的国际贸易统计计算方法下,日本已经连续多年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所以,继2001年起,先是采取进口数量限制,2002年又掀起了加强进口蔬菜检验检疫的风波,中日蔬菜贸易摩擦暗流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蔬菜具有的比较优势从而得以大量出口日本和我国蔬菜产业的相对劣势的原因。
  一、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的优势
  1、产业优势。1999年我国蔬菜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52.1%,比1970年的15.6%提高了2倍以上。目前,世界人均蔬菜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达300公斤,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几年,蔬菜产量还以年均25.6%的速度在递增。蔬菜的大量生产导致供大于求,国内市场饱和,扩大出口外销成为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日本的消费者对蔬菜基本没有季节性概念,随着日本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一特点今后将日益明显,对有些在日本难以周年生产或者由于生产成本高所以保证不了供应的蔬菜则通过进口予以解决,这为我国发展对日出口蔬菜创造了发展空间。
  2、生产成本优势。我国蔬菜生产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蔬菜生产是劳动集约型生产。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劳动成本比较低。以大葱的生产成本为例,从下表可以看出,日本大葱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中国大葱的生产成本。
  3、地理优势。地理优势主要表现在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理生态环境。我国幅员辽阔,地势上有平原、丘陵、山区之分,气候上有寒、温、热带之别,从国外引进的绝大多数新蔬菜品种均可在我国找到适宜的栽培地区。同时该优势还表现在对日蔬菜出口运输距离近、时间短、运输成本低。以保鲜洋葱为例,用集装箱从美国西海岸通过海洋运输,到达日本横滨所需时间为21天以上,而从我国山东省安丘县到日本横滨所需时间仅为7天。前者的运输成本约为9美分/公斤,后者为8美分/公斤。
  4、消费偏好相似的优势。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日饮食文化具有较明显的相似性。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欧美国家难以比拟的。
  正是由于我国蔬菜生产的特点,使得我国的蔬菜产业一直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二、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的劣势
  1、产品无统一的规格标准。我国蔬菜的生产和流通还处在“以量取胜、价格竞争”的阶段,这种低层次的竞争导向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日本的菜农都是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统一的流通规格标准生产和销售,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而从我国进口的保鲜蔬菜多数达不到规格标准,只能通过市场以外一些私人的渠道进行廉价销售,满足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2、农药残留问题引人注目。蔬菜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等农药残留是国际贸易上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我国加入WTO后,日本政府增加了对从我国进口蔬菜检查的次数并提高了检测标准,设置障碍加大我国蔬菜进入日本的难度。从日本不断传出我国蔬菜残留农药超标的消息,少数日方媒体沸沸扬扬的炒作,影响了我国蔬菜在日本市场上的声誉。
  3、其他蔬菜输出国与我国竞争激烈。随着日本蔬菜进口量的增加,除了我国之外,美国、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蔬菜对日出口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的保鲜蔬菜和速冻蔬菜对日出口数量一直比较稳定;泰国的洋葱、生姜以及速冻蔬菜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韩国的西红柿对日出口迅速增加;新西兰是日本南瓜的主要供应国。另外,在番茄酱、蔬菜汁等加工品的出口方面我国还不具备竞争优势。
  4、尚未建立起稳定的出口渠道。我国蔬菜对日出口主要依赖国外商人。即日本进口商人前来我国采购,在蔬菜产地委托一个公司作为代理人为其组织货源,一部分日本商人通过一些关系的介绍与产地公司签订出口意向合同。这些日本进口商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投机性的“皮包商人”,他们规模小,既没有在我国注册公司,在日本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进口后转卖给国内食品流通商人。这种方式的出口渠道风险较大,当日本国内销路不畅或政府实施进口限制措施时,进口商显得无能为力。他们往往推卸责任,把风险转嫁给生产者或逃之夭夭,中方无法追究其责任。相比之下,美国蔬菜对日出口渠道却比较稳定。日本进口商在美国采购蔬菜一般要进行当地法人登记注册,违反合同要依法追究责任。因此,在美国从事进口蔬菜业务的主要是一些日本大型跨国公司和商社,它们在日本国内拥有独立的销售渠道,进口数量和价格都相对稳定,与产地形成了长期持续的贸易伙伴关系。
  5、产地缺乏统一组织协调,企业无序竞争。蔬菜产地缺少真正代表生产者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多数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机制,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生产者往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产地之间、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出口订单,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屡有发生。
  6、农业技术落后。技术进步是贯穿于蔬菜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检验和销售等每个环节中的。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并且及时将先进的技术成果推广和应用于蔬菜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提高蔬菜质量,保证国内外居民吃到健康、营养、高质量的蔬菜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绿色壁垒盛行的贸易领域,落后的包装和检验技术已经成为阻挡我国蔬菜大量出口的拦路虎。并且,随着世贸组织对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抑制,在今后的贸易中,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技术壁垒和新的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形式将成为发达国家阻挠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借口,技术将成为限制我国蔬菜出口的关键因素。■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25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