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7期/市场营销/正文

发布时间

2005/7/5

作者

□文/余光英

浏览次数

1826 次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治理
  在房地产价格泡沫生成过程中,会造就一批暴富的房地产开发商,拉动整个GDP的增长,呈现出经济欣欣向荣的一面。但当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时,却会限制资本与劳动力的流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若房地产的价格到了消费者不能承受的上限,投机者从中无利可图、供给远远超过需求,房地产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引起房地产市场的动荡,与此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受到重大影响,如会造成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银行出现呆账、坏账,银行系统运转失灵,最后汇率机制被破坏。此反应的后发效应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恐慌心里,在这种恐慌心里预期下,将促使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追根溯源,要治理它,就要找到它被吹起的根源。
  一、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资产价格公司经理操纵论认为泡沫的形成是公司操作的结果,动态博弈论和过度信心论认为泡沫的形成与投资的盲目信心有关。房地产价格泡沫除这些共性外,还有它的个性:
  首先,土地供给刚性是其天然成因。泡沫是一种或一系列的价格脱离了实际基础价值连续上涨的现象,依赖于载体表现出来,由于其载体常具有稀缺性,在短期内供求失衡,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价格会上涨。土地作为房地产泡沫的载体,恰好具有这样的特性——稀缺性、不可移动性、不可替代性,因此易产生泡沫。在现实中,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更多的厂房,生活质量提高、人口增加,要求更宽敞更豪华的房子,这些都会造成对土地的大量需求。可土地的供给是刚性的,这种供求失衡,会导致土地价格出现虚涨,产生泡沫经济。
  其次,投机需求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内在动因。需求有真实的需求和投机的需求。真实的需求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不会产生炮沫;而投机需求是为了谋求差价,即套利。它既可以帮助疏通风险也可以帮助吹起泡沫,特别是在房地产这样的供给刚性的产业部门更易吹起泡沫。作为投机商,只要其预期的收益大于成本,就会去投机以期获得诱人的风险收益。在房地产市场中,若前景看好,不论这看好的商机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制造的,还是政策原因引起的或是真正的经济增长的迹象,投机者都可以低价购买地皮,进行房地产开发,然后高价出售,从而大赚一把,或直接低买高卖。在投机者的示范效应作用下,就有大量的追随者,为赚取价格上涨的资本所得,纷纷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加速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消费者不堪重负,需求减少时,便开始出现商品房严重滞销,这时泡沫便几乎达到极至。
  虚拟资本是房地产泡沫得以实现的工具。虚拟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同实际资本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并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运动规律的各种凭证。典型的虚拟资本有货币、票证、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在现代社会中,土地或房地产不仅是生产和生活的实质资料,而且经常成为抵押品,逐渐具备了虚拟资本的特征。在房地产市场交易过程中,房地产价格上升之后,房地产资产拥有人的资产价值上升,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如果他估计价格不会很快下跌,他会将房地产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之后,继续购买房地产,然后再抵押再贷款再购买,如此循环。房地产抵押贷款是一种信贷资产,本身就是虚拟资本。如果将房地产抵押贷款重新包装之后实行证券化,更加剧了资产的虚拟程度,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放贷给投机者,从而在短期内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若无节制和政府干预,会导致房地产的定价脱离实际基础价格而形成泡沫。
  如果仅有内在条件,而无外在环境,泡沫无从生起。市场不健全,法制规则不完善是孳生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土壤。如市场利率的上升导致资产增值,资产增值导致抵押贷款增加,抵押贷款增加引起购买量增加,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引起价格上升。还有税收的增减、石油价格的涨落等,此类均是由市场机制本身的运动造成。虽市场经济可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这只是在长期中才有的均衡,短期内波动是常态。如此时政府的相关政策鼓励房地产投资,会进一步引起房地产价格上涨。政府何以为之?因房地产业能够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对GDP的贡献很大。为了提高GDP的增长,政府可通过低价征收、征用土地,进行一定投资后再高价转让或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推波助澜。
  总之,由于土地的价格刚性,投资者预期房地产价格要上涨,使得一批投资商有大显身手之机,在市场规则和不完备的政府政策都处于价格上升的波峰状态时,会产生叠加效应,可吹起极大的泡沫,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更加剧了这一进程的迅速化。
  二、政府调控为主还是市场调节为主
  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寻求土地的替代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土地供给刚性依旧。另在市场经济中,人是理性的经济人,逐利是他本性,只要有差价可谋,有利可图,投机需求照样,所以取消投机需求实质上是变相的否认市场经济,因宽泛的讲,真实的需求也是为了牟利。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便于交易,使流通迅捷,其发展势不可挡,虽不成熟和不完善,但抑止其发展势必会影响市场化的进度。上述三个方面几乎是不可或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但政府的政策是可在短期内改变的,特别是对公共物品的管理,因世界各国的土地几乎是国有的,故治理房地产泡沫的切入点,关键点便是政府。
  三、政府治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关键时刻应用行政手段来调控。但这些手段只有在健全的法制、规则环境中,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政府的宏观土地政策,政府的行为是治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首要问题。
  政府对土地的管理要科学化、合理化。应制定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土地交易制度,以及土地开发制度,并将之法制化,这有助于在泡沫生起之前加强预警,泡沫升起中便于用法制使泡沫软着陆。在实施土地政策的过程中,应对土地进行总量控制和指标控制。如政府应该清查城镇闲置土地、空闲地和批而未供地的情况,掌握土地存量。在对总量控制时,要采取指标管理,即对各行各业使用土地进行定标控制,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投资进行限制,对有关不符合标准的厂房建设进行控制,对不符合鼓励发展的产业强制性实行禁止供地,对国家住房产权自有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利用职权寻租、设租,而偏离有效政策,有意或无意地成为泡沫的搅动器。政府可弥补市场失灵,是经济的强有力的调节者,但政府本身也易失灵,故要规范政府的行为。先是政府内部的行为要规范。为防止内部争夺土地之战,应把政府的各种专项规划都统一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平台上。在我国交通部门有交通部门的规划,林业部门有林业部门的规划,水利部门有水利部门的规划,城市部门有城市部门的规划,各种规划最后都要落到土地的头上,很有必要内部规范。再是政府要有规范的行为应对外部影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规模越小,越容易对政府的规制政策产生影响。因在小利益集团内,每个集团成员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相对大利益集团要小,因此小利益集团的成员会更努力的为本利益集团着想,故会更加努力的对政府规制施加有利于其集团利益的影响。由于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不仅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小利益集团的猛烈进攻,会使得政府官员中的一部分为了私利,利用规制者的身份开始寻租、设租最后收租。结果是规制者往往更偏重那些对规制政策敏感的小集团的利益,而牺牲对规制政策反映较弱的大利益集团的利益,导致政策的非最优,使得政府管制失灵。为尽量减少政府官员的扭曲行为,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时,要求政府部门设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土地的管理要公开化,增加透明度。
  土地政策的完善运行与房地产金融市场密切相关,规范金融市场,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良性发展,是治理房地产泡沫的另一重要方面。“虚拟资本”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容易吹起泡沫,也便于银行分散风险。由于住宅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量,从住房开发建设到销售需要较长的周期,若仅靠银行贷款,会影响贷款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金的流动性,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良好,不仅有利于现有金融体系的完善,而且可把由银行单独承担的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移为社会投资者共同担负的风险。这种证券化的良性发展,需要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所以,要治理房地产泡沫,严防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政府必须规范金融市场,为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27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