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7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5/7/5

作者

□文/白玮炜

浏览次数

1990 次

建立亚洲货币区相关问题
  金融货币合作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内部同质的情况下实行单一货币,既有利于该地区微观经济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做出灵活反应;如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世界划分为若干个货币区,各区域内实行共同的货币或固定汇率制,不同区域之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那么就可以兼顾两种汇率制度的优点而克服两种汇率制度的弱点,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以及预定经济目标的实现。他曾预言,在未来的10年内世界上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也应当注意亚洲金融货币合作的相关问题。
  一、文献综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明显暴露出亚洲地区各国之间缺乏适应经济全球化及应付国际金融危机所需的金融与货币合作的弱点。基于此,各种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方案和倡议相继被提出并得到热烈地讨论,如创设亚洲货币基金,东亚货币互换网,盯住一篮子货币的亚洲汇率机制,建立亚洲债券市场的倡议等等。从长远来看,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区应是大势所趋。然而,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政治体制各不相同,宗教和文化传统形态各异,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差异性和分歧的地区内,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或者仅仅是汇率合作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可能实现,并且还要以其他方面的合作为前提。所以说,亚洲金融货币合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亚洲各国不断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当前亚洲金融货币合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可行的方案,并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二、建立亚洲货币区面临的困难
  如前所述,单一货币区是亚洲金融合作努力的最终目标,它可以极大地减少交易成本,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前提条件包括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相近的工业结构开放度、相近的经济政策偏好、有利于区域联盟的历史文化等。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建立亚洲货币区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亚洲各国要素市场的联系程度。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在各国之间高效流动是建立统一货币区的首要前提,因为要素的流动决定了面对冲击时各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幅度。Choi(2002)简单的用外国人口/本国人口的比例测算人口流动性,欧洲国家的德国、比利时、奥地利、卢森堡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8.9%、8.9%、9.1%、34.9%,东亚国家最高的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2%和0.3%,这反映出亚洲国家劳动力的低流动性。尽管通过各种途径,近年来亚洲各国的劳动力转移有所增加,但是和欧洲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这是亚洲建立统一货币区最首要的困难。
  (二)各国政策体系和政策取向的相似程度和结合程度。如果统一货币区内可以执行统一的财政政策,那么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互相协调,同时使用,这样可以使外部冲击对整个货币区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由于统一货币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国不可能放弃自身的财政政策的独立性,所以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而对亚洲各国而言,这种政策上的协调困难突出。由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经济结构也各有差异,政治体系也各不相同,各国在制定财政政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本国的经济情况和政策需要,这给整个货币区的政策协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建立亚洲货币区,政策的协调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外部冲击对区内各国影响是否是对称的。外部冲击是否对称直接决定各国政策上的协调程度。如果各国面临的冲击是对称的,则各国调整的方向类似,政策的协调也更为容易;若冲击是非对称的,建立统一货币区的政策协调成本可能会大于其带来的收益。各种相关统计资料及研究成果表明,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为一组,这几个国家所面临的冲击相关性较强;而日本、韩国和台湾为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所面临的冲击与其他各国的相关性都不强。这说明建立统一货币区的外部条件并不优越,亚洲各国需要更长时间的经济结构方面的调整以及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才能发挥统一货币区的优势作用。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之外,建立亚洲货币区仍存在其他困难:如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亚洲各国在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也存在的巨大差距;此外,东亚地区缺少实现货币区域合作的轴心国,也没有欧盟那样长时期合作的基础;从外部因素看,来自美国的压力及反对是建立亚洲统一货币区的主要障碍,美国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与美元相抗衡,因此竭力阻挠东亚各国在货币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所以说这些困难的克服都需要各方面在长时间内不懈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三、建立亚洲货币区可行方向的途径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建立亚洲货币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程序,在各国经济发展和自身改革中不断完善长期合作的基础。至于实现区域性货币的方式和阶段性实施步骤安排,各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构想。
  蒙代尔认为,建立亚洲货币区的可行性方案,不是用亚元替代各国货币,而是亚元与各国货币共存,但各国货币必须与亚元建立固定汇率。同时他也提出,建立亚元是以中国市场不会萎缩以及中国有能力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作为支持的。并且他表示,目前建立亚元的最大障碍是日元,原因是日元不稳定。由于日元的疲软以及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东亚区内没有一种强势货币可作为联系基准。因此,亚洲的潜在货币应当建立在美元上,即以美元为基准。
  国内较早研究亚元的学者钟伟博士认为实现区域性货币的阶段性实施步骤安排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步是建立区域内危机解救机构;第二步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第三步是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副教授施建淮认为,在目前一个阶段,东亚地区仍应将金融货币合作的重点放在地区最后贷款人和紧急援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中期合作的重点是发展地区资本市场特别是长期债券市场,而东亚货币汇率合作只能留待更长远的未来去实现。何帆、余永定等人认为,目前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很可能将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东亚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安排;二是区域汇率安排的管理,要么恢复美元本位制,要么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并提高其中日元的权重。
  从上面的观点可以看出,现阶段在整个亚洲地区建立区域内危机解救机构是第一步,因为导致亚洲地区货币危机的因素仍然存在,预防与解决危机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取得成果的区域货币合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展地区资本市场,改变长期以来高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金融体系,避免投机性攻击所引发的双重危机,为地区的长期稳定增长创造条件。在上述体系建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实现汇率合作,并逐步过渡到货币合作,完成亚洲货币区的构想。■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0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