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对于会计国际化进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本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会计国际化:(一)会计国际化含义。(二)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三)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状况。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的主要表现是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予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要求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
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从会计专业分类角度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亦即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内容、结构体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趋同国际会计政策惯例;(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4)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二、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一)这是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任何国家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参与竞争提供真实、公允、可比,能满足国际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各国会计惯例必须趋同国际会计惯例。
(二)这是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日益增多。而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本国母公司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和实施国际经营,就需要了解公司整体及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这都要求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此外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统一的标准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
(三)这是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避免资源浪费的需要。不同的会计准则所产生的财务资料是不同的。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市场需要的资金是无限的,怎样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这就需要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方便他们作出投资选择。如果会计准则不一样,不仅投资者无法比较判断作出正确决策,还会导致资源浪费。
(四)这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近年来,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使得证券监管面临更多的问题,特别是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因为各国使用的会计标准不同,如果不调整各国的差异,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很有可能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而如果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地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状况
(一)在会计国际化问题上,中国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早在建国之初我国开始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多年来一直实行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会计核算制度。随着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发展到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国际化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会计标准(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在适应中国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在一些重要的会计处理方面,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经与国际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当接近。
(二)中国对于会计国际化的态度
1、我们仍要积极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但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显然是存在差别的,因而我国的会计标准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不一致之处,这种情况是受我国的现实环境所限,也是必然存在的。所以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应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吸收借鉴。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不能被动消极地接受其它国家协调的结果。不能简单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在目前经济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许多特有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也由此引发许多会计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国家仍应该采取自己特有的方法。如果我们把国际会计准则照单全收,不但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进行,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
2、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施加我们的影响。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我国应当在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首先,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包括积极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利用IASB会议的开放机制参加会议和提供观点,派人去IASB工作等;其次,努力培养精通国际会计的人才,先通过向其他国家学习来提高和充实自身,再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来展现我国会计改革的成果,展现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水准来扩大我国的影响。再次,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同时,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对国际协调施加我们的影响。最后,应该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
同时,在发展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应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制定的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制定得再好、再完美的、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的会计标准,如果难以得到或者根本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会计国际化也是一句空话。
会计国际化需要各国进行真诚地努力,既体现发达国家的要求,又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断加强会计的国际协调。而这种协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对各国会计实务的差异逐步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兼容性和包容性,进而实现会计的国际化。而我国应努力在这种协调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不但要主动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反映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要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