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我们经常在各种有关企业管理及商业评论的文章中看到“核心竞争力”这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在1990年5月至6月的HBR杂志上,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特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形象的说出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偷不去,是指别人模仿很困难,例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文化。在国外,这些东西是很难偷走的,国内却不然,你的软件别人可以无偿使用,甚至盗版贩卖,因此,这一优势依赖于法律、产权制度的健全。买不来,是指这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通常,人们认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是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的。因此,单个的人才不能算作核心竞争力。拆不开,是指企业的资源、能力有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带不走,是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技术、才能是可以带走,因此,拥有身价高的人才也不意味着有核心竞争力。整合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溜不掉,是指提高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今天拆不开、偷不走的资源,明天就可能被拆开、偷走。
二、对核心竞争力理解的误区
在对核心竞争力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三大误区:
(一)混淆了地位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或由能力产生的优势)。许多人都会把地位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搞混。地位优势来自企业外部,尤其是政府;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自身发展起来的能力。地位优势在中国很普遍,特别是在那些受管制和保护的工业部门里,仅凭地位优势经常就足以使这些企业有良好表现,所以这些企业就没有迫切的需要去经历真正的竞争,也就不会主要从企业内部着手抓紧确立和发展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随着游戏规则的转变,这种地位优势就逐渐消失。企业只能加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发展相应的竞争优势,以保证在市场中的成功。
(二)混淆了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可能来自地位优势,也可能来自核心竞争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在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核心竞争力是因,竞争优势是果。所以说声誉良好的品牌是公司的一系列技能按照公司特有的方式综合运用和协调的结果。品牌只是表象,核心竞争力才是内因。
(三)混淆了领导者和核心竞争力。许多人都将企业的成功归因于领导者。当然领导在企业的成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管领导的能力如何强大,他或她仅仅是组成企业的一分子,即使是很重要的一分子。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集体、组织的学习能力,要使它发挥作用不仅仅需要企业的领导能力,还需要企业的文化、工作流程和体制。
三、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企业怎样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其次,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三,要敢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第四,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今后10年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和影响的范围无不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具体来讲,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首先,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其次,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第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以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在建设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中领先的企业,往往很难被赶超。很难想象有谁能从零开始,迅速赶上摩托罗拉公司在无线通讯技术面的竞争优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