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近一两年,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讨论甚嚣尘上,但一直难有定论。近日,由于央行宣布加息,升值问题再度成为市场焦点。同时,国家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放松因私换汇的额度限制,为合法私产转移开绿灯等等。诸多措施表明,国家目前暂不考虑升值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既然没有均衡的汇率水平或合理的目标区间,那么现在所谈的升值与否的依据也就仅仅是从表面现象出发,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因此,本人认为我国目前面临的升值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先了解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使我国的汇率制度成为真正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才能为央行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能顺利过渡到独立的浮动汇率制,与世界汇率制度接轨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一、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
1994年我国开始外汇体制改革,这次外汇体制改革可以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主要内容有:
1、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供求关系是决定外汇市场汇率的基础,外汇指定银行间的买卖可在公布基准汇率上下0.3%的幅度之内买卖外汇,对客户的外汇买卖可在公布的基准汇率上下0.25%的浮动幅度内对外挂牌。
2、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外汇收入者的所有外汇收入必须结给外汇指定银行,不允许保留外汇或限额内可以保留,用汇时凭有效商业票据和单证,从外汇指定银行购买,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外汇,实行比例额度管理,头寸不足可在同业市场借入。
3、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年1月7日起我国在原有的外汇调剂市场的基础上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4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目前中国外汇交易市场可分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零售市场以及银行之间的外汇批发市场。一般外汇市场均指外汇批发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是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加权平均价。
从目前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看,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由于汇率主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且在目前的结售汇制下,真正的外汇供求关系并未反映到市场中去,汇率形成机制存在较多问题。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缺陷
1、强制结售汇及周转外汇余额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经批准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帐户”,而“……经常项目用汇,……持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支付”,“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围外汇,实行比例额度管理”。这种充分外汇供给限制外汇需求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外汇供求,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未能真正市场化。同时,央行为保持人民币汇率提高频繁在外汇市场上被动吸纳外汇,导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僵化。
2、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首先,市场分割。外汇市场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两个层次,基本汇率主要根据银行间市场决定,大多数中小交易者的供求未能反映到基准汇率形成中去。其次,市场规模小,主体少。2004年1到8月份我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额1072亿美元,日均成交6.42亿美元,与全球日外汇交易规模20000亿美元相比,明显与中国现今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符。同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成为会员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截至2000年7月,共有会员339家,银行间市场主体较少,汇率形成没能真正反映市场多数的供求。再次,交易币种与业务品种较少。目前,外汇市场上只有美元、日元、欧元、港元与人民币的交易,外汇市场近乎一个本外币兑换场所,而且业务品种单一。目前开办的业务仅有即期和期货,一些重要的避险工具如期权,掉期等业务尚未开办,不能满足交易者因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等产生的对外汇的需求。
3、中国人民银行角色定位不清。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和汇率波动的调控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减少入市干预的频度。但在目前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且汇率盯住美元的情况下,为维持汇率稳定,减缓经济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频繁入市干预,由管理者变成了交易者,且其干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形成,造成了事实上的固定汇率,汇率水平难以反映经济生活中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
三、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途径
1、实行意愿结售汇制。在强制结售汇制下,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结给银行,有外汇需求,再到外汇指定银行购买,企业的真实供求难以反映到汇率形成中去。通过将强制结售汇率逐步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企业可通过选择持有或卖出外汇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同时,延长结售汇的时间,让企业选择恰当的时间和价格结汇,有效规避面临的风险。
2、增加交易币种和业务品种。首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对外经济交往的增多,在汇率形成中仅仅考虑美元已不太现实,必须考虑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兑换率,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关系,增加外汇交易品种,逐渐使汇率由盯住美元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其次,应根据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在将来逐步引进期权、掉期等外汇交易工具,满足交易者对交易工具的需求,逐步实现市场化的汇率形成过程。
3、扩大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1998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鉴于我国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还不够成熟,金融监管能力有限,我国维持对资本项目的汇兑管制,目前的汇率水平主要受经常项目外汇供求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全部外汇的供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逐步推行,QFII的推出、QDII的即将推出,表明我国正在有步骤地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样,汇率决定的因素将更加趋于市场化。
4、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外汇平准基金是一国为减少汇率波幅或引导汇率波动方向而成立的由本外币构成的基金。通过成立外汇平准基金,一方面可以减少央行入市场干预的额度,防止央行过度参与汇率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汇率过度波动,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而且外汇平准基金并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可以专注于调控国内经济而避免面对内外均衡的两难选择。
5、扩大汇率浮动区间。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主要盯住美元,浮动区间过小,央行过度干预,扭曲了市场的真实供求。扩大汇率浮动空间,一方面使市场交易者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存在,主动采取措施管理汇率风险,促进汇率形成市场化;另一方面,央行面对较大的浮动区间或汇率目标区,也有更大的操作余地,仅在汇率波幅过大时入市干预,避免干扰汇率的市场化运行。当然,对汇率浮动区间的设立必须要考虑国内物价相对于国外物价的水平,进出口状况、外汇民储备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确立合理的波动幅度或范围。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同时,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改革进行配合,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实现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