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会计信息是为进行会计管理而收集、加工、整理的各种数据资料。它是在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中形成的包括所有的会计凭证上的原始数据和由这些数据经会计核算处理而产生的账簿、报表的全部内容,以及从这些凭证、账簿、报表所得到的其他认识和消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供方和需方。供方是提供信息的组织,需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组织形式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增加,范围不仅限于债权人和少数股东,还包括政府、组织内部成员、社会公众及相关组织。会计信息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务人、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到相关方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近几年,随着亿安科技、银广厦事件的出现,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按照法定要求将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情况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告。近年来,国家在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开始逐步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企业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表。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关联企业均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这些都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仔细阅读2001年以前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不难看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资产类项目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较直观的虚拟资产部分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数额,有的公司高达千万余元,成为未来必须用盈利来消化的包袱。还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东西,即应收账项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坏账?存货中有多少滞销、甚至报废的部分?固定资产中到底有多少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远的部分,有多少已不能给企业带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但仍反映在报表上等等,往往只有在企业最终清算时虚实差别才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遇到清算清盘时、重组时、改制时就会出现“大窟窿”的原因。
(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公开或隐形占用配股资金,风险揭示不明。由于改制不彻底,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就不足为怪了。猴王集团掏空猴王股份有限公司、“三九医药”大股东占用其配股资金超过25亿元,在上市公司中可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在挤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也有隐形的方式如通过内部银行结算占用等等。实际上,控股股东挤占挪用的资金往往因为投资失策或变成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不能按期归还或归还时大打折扣,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笔长期应收账项,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四)人为编造原始凭证,出具极具欺骗性的财务会计报告。纵观我国证券市场走过的风雨历程,上市公司公然造假,出具与事实大相径庭的财务报告现象至今尚未从根本上根除,从较早的“琼民源”事件到“银广厦”事件,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一般情况下,纯粹弄虚作假、故意编造原始凭证和虚假商业合同等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占极少数,但这是会计信息造假最为恶劣的一种,因为它不同于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会计规则的伸缩性在有限的范围内调节财务数据,他们从主观意志出发,在具体构成经济事项的表象上蒙骗执业不够严谨的中介审计机构,银广厦事件实际查证的收入利润数和财务报告反映的收入利润数天壤之间的差别就是一明显的制假例证。
(五)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或回避揭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仲裁或诉讼、债务担保、产品质量担保等等。可以说目前从普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在或有事项上的相关信息披露上是不明确、不完整甚至有些采取回避的态度,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现象事前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具体会计信息披露人员对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项无法确认和记录,如公司出现担保业务后不反映也不主动向中介机构提示,外界考证起来比较困难,一旦或有事项实际发生,公司面临承担责任时,一般数额往往较大,致使广大投资者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二、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对策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通过初步思考和研究,设想对策如下: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内部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工作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其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可能的。企业的内控制度主要包括:账户体系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流程、会计报表编制、计量和计价制度、监督及审计制度等。只有全面地建立起这些规章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优化股权结构,形成“三会”之间的制衡机制,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具备了必要条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会计理论研究和完善会计法规。应根据市场经济其货币值和物价随市场情势变动的特点,深入开展物价变动会计专题的研究,探索在通货膨胀或紧缩时有相应的会计对策。又如贯彻重要性、稳当性原则以及对某些特定会计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有一定的弹性是难以避免的,但其弹性度应不宜过大。通过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并将其科学成果吸收于相应的会计法规之中,从而科学指导和规范会计行为,使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处理和披露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尽可能消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变化使会计信息失真的隐患。
(三)注意并不断提高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人是办好任何事最关键的因素。科学完善的会计理论和法规均要靠人来贯彻执行,具体执法的人亦要靠管理者的支持和维护。所以,特别注意和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尤以注意和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更为重要。一是推荐和选举时应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二是对在职高级管理人员的继续培训和倡导自修。三是招聘时把好素质关,采取请(专家)进来和派(财会人员)出去两种方式实施在职培训提高;四是健全财会人员认真执法的安全保障体制。
(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现在的会计人员的任命、晋级等均掌握在本单位负责人手里,所以他们的行为易被管理者所左右,不利于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隶属上级财政部门,正确处理会计事务,放心大胆地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减少和避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铲除会计造假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五)规范财会基础工作,推行会计电算化。要充分发挥财会工作的作用,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就要规范财会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健全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工作和内部转移价格,完善凭证、账簿、报表的格式和程序,制定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财会工作的效率,必须改进其核算手段,推行会计电算化,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便。
(六)政府应积极培育和严格规范涉足会计市场的中介机构。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一些承担监督和咨询职能的中介机构密切相关,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如果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那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西方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师对市场的有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市场正是通过财务分析师这样专业性的投资咨询中介,及时而准确地传递和解读公司的内在信息(包括会计信息),为投资者与公司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使股价能恰当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提高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两种中介机构在我国并不缺乏,只是功能尚未到位,尤其是形形色色的证券咨询机构,从事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与财务分析师的职能相距甚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