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9期/企业改制/正文

发布时间

2005/8/1

作者

□文/张 华

浏览次数

2426 次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亟待完善
  现代银行业的竞争关键是银行制度的竞争,而公司治理结构是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成败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些国际金融监管机构通过研究也得出重要结论:商业银行薄弱的管理与治理结构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给政府造成巨大的成本;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则会给银行良好的回报。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排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和一级资本与外资银行相比并不逊色,都已进入世界大银行的前列,但其经营效益不仅低于国内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与外资银行存在着巨大差距。产生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由此造成信贷约束软化、资产质量低下和激励机制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它的经营效率。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委托人缺失所导致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人是作为所有者的国家而非自然资本家或投资人,由于国家是虚拟参与方而非实际参与方,国有银行的委托权必须通过授权给官员并由其来实施,名义上国家所有的国有银行其控制权实际上为政府官员高度集中所有,但由于国有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国家而不是政府官员,这样就产生了政府官员与国家目标的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低下的监督效率。在缺乏必要的监督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很容易诱发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二、代理人缺失所导致的问题
  由于“委托人缺位”的问题,使国有银行不能保证以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来选择经营管理者。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都是政府委派的官员,而官员并不等于银行家,两者之间不仅基本职能不同,选拔标准也完全不一样。一般说,银行家必须充分重视利润目标和利润驱动,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有独立做出判断的能力,特别是拥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博弈能力,勇于创新并承担责任;而政府官员的基本特征是重视政治权力驱动和个人(集团)的升迁,在官僚体制内特别强调服从和纪律。这就是代理人缺位的问题, 即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合格的银行家,经营管理者对各种经济激励不能做出正确反应,其结果是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异化,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三、激励机制缺失所导致的问题
  在当前的国有商业银行中,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截然分离的,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基本上保持着国家规定的等级工资制度,与银行的经营业绩缺乏必然的联系,特别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管理人员完全分开,银行的长远发展利益与经营管理者的自身利益更不相干,其代价就是银行资源配置无效,经营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损失以及严重的行为短期化问题。
  目前,世界上成型的公司治理结构大体分为两种:外部人监督为主的治理结构和内部人监督为主的治理结构。美国花旗银行采用的是以外部人监督为主的市场型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以高度分散型的股权结构为基础;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与德意志银行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其公司治理结构以内部人监督为主。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鉴于我国的现实情况,要有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选择必须以内部人监督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起点,逐步创造条件,向外部人监督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来转变。
  1、股份制改造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由于不可能单纯依靠形式上的内部治理结构组织的构建解决国有银行高昂的代理成本和内部缺陷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改革首先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股份制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有三点:解决产权主体单一,实现主体多元化;解决产权不能转让,实现产权的流通化;解决主体行为不规范,实现政企分离。通过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以国有股、国外战略投资人、国内机构法人和专业基金为主要股东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到国内外公众持股,推行银行上市。但要注意的是在改革过程中要引入相对比例比较高的非国有股,尽量避免国有产权一股独大导致的股权结构不合理问题。实行股份制后,原有体制下产权的单一结构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产权主体所形成的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有助于商业银行恢复经济人的本性,降低非经济目标在总目标中的权重,节约交易费用和提高银行的营运效率。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1)完善激励机制。首先是要建立经理人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考核要以效益为中心,同时,要对经营者的聘用形成竞争淘汰制,真正发挥绩效评估在经营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其次,对于经营者的激励可考虑实行年薪制。对于高层经营者可实行长期激励方案,如经理股票期权等方式。由于现在推行股票期权的条件还不成熟,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实施虚拟的股票期权制度,事实上就是借股票期权的操作和计算方式,将一部分奖金的给予延期支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认股权。第二步,就是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股票市场成熟度提高后实施真正的股票期权计划。
  (2)在监督机制方面。对国有银行内部组织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总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的银行治理结构,有效地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股东大会行使最高决策权。董事会也不再是行政的附属机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和专门委员会制度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
  3、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外部环境。改进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能单靠银行自身努力的,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需要外部的力量。
  (1)建立银行之间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国有银行之间的全面竞争。四大国有银行面临内外巨大的生存压力,会通过改善产权结构、变更组织方式、改变激励机制、发现和培养真正的银行家,改善经营绩效,防范银行风险,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必须切实转换其职能,减少对国有银行具体业务的行政干预,落实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使银行成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标的现代金融企业。
  (2)中央银行将公司治理结构因素纳入监管体系。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易积累大量的金融风险,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逐渐加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央行应当充分认识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及其对银行运作的影响,积极地介入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督促商业银行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和组织体制,同时建立和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等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细则,以作为规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南。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是否有效归根结底取决于银行的自我约束和自律机制的形成。央行监管不可取代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央行只能通过外部监管来督促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0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