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长期掠夺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为了使人类同自然资源统一协调,必须把会计主体视野扩展到主体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数据中,全面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以确保良好生态环境和最佳的发展状态。传统会计却把企业局限于没有生态的环境中,它的信息披露只是过去一段时间以财务指标衡量的经营业绩和截至报表编制日的财务状况。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大量与环境相关活动,这些环境活动的存在,使传统会计信息披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样“环境会计”就应运而生。
一、环境会计的涵义
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撰写的《控制污染的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1991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九届会议,着重对环境保护会计问题进行了讨论;1995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十三届会议把环境会计作为中心议题。2002年8月9日,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召开代表会议就我国目前环境会计应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讨论。由此可见,环境会计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全面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是将会计学与环境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它是资源合理分配和人类长久生存的需要。空气、水、土地及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她们的子孙后代所共有财产,它们有的不可更新,有的虽可更新但要付出巨大代价。资源的有限性和乱采乱伐的破坏性导致了资源的迅速匮乏。所以,这些资源应当被确切计量,赋予一定的价值。试想,我们如今每增加一份收入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属于未来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的呢?西方社会的巨额利润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而取得的?这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补偿地过度损耗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2、它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传统会计没有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价值都反映出来,因而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未考虑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说,现行会计制度中仅在企业“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而并未充分考虑无规划的开发给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所以治理环境污染所发生的费用,应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扣除项,这样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及环保收益才能得到充分的反映。从长远来看,如果考虑了环境因素,目前许多企业因忽略了未来的环境支出而低估了当前成本所反映的盈利不实。因此,通过建立环境会计可以使我们从宏观上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从微观上强化环境成本考核,注重环保的内外效益。
3、它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我国政府发表了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资源和环境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仍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2002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亿吨,比上年增加6.5%;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这样严重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4、它是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地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2002年我国提出的采用“绿色核算”启动环境会计,宏观地说,就是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将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所付的费用扣除掉;微观上是指绿色会计,即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三、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宣传就是促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会计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中的特殊地位。在森林锐减、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水源严重污染、地表沉陷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应意识到对于人类所共有的环境资源应适度、有偿使用,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又能保证社会生态环境目标,确保人类同自然和谐发展。
2、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多元化的,它以经济科学为中心,以环境学科的研究与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为指导,以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法学、逻辑学等为基石,这就显示其与传统会计的不同。因此要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注重实务操作上的可行性。日前,我国经财政部批准,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这是继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等6个专业委员会之后成立的又一个专业委员会,对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消除实务操作上的盲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健全会计法规制度。丹麦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全国所有的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必须附报一份绿色环境会计报告,用以监督企业环保义务的履行状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应该健全法规,制定制度。首先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虽已制定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条例,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仍必须进一步加速有关立法,以便付诸实施。其次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由于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并扩充到报表体系。使环境会计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实用性。
4、提升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环境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差的应用性学科,它要求运用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知识技能。就目前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现有素质而言,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向财务人员传输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保证国家有关环境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修改和完善环境会计的会计目标,为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强化环境会计的政府和社会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应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环境监督职能。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向社会公众充分披露,促使企业自发加强环境会计研究推广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