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79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5/8/1

作者

□文/教凤新

浏览次数

1995 次

会计基本假设再探讨
  会计基本假设是从客观经济环境中抽象而得的,其本质上应该是客观的。但是对客观环境进行抽象却必须依赖于会计研究者,会计研究者的个人偏好与价值判断、认识局限乃至特定历史阶段的局限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关于会计基本假设所形成的结论。也就是说,一方面,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是由客观的经济环境所决定,这决定了会计基本假设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具备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会计基本假设也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对客观经济环境进行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正是会计基本假设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随着会计环境的变迁,我们必须对会计基本假设进行重新的探讨。
  一、对会计基本假设重新探讨的必要性
  会计基本假设作为一项基本会计概念,与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乃至会计要素的定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相互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来推定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会计目标也是一项会计假设。而且,会计目标也会反作用于会计基本假设,例如信息的分期和定时提供,就是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反映了会计目标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因此,如果会计假设的内涵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会计目标。
  (二)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对象有重要影响。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对象的空间范围,将价值增值运动缩小到一个会计主体的范围之内。持续经营假设限定了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增值运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会计分期假设则为会计对象规定了时间界限,这使得会计对象运动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获得了动态和静态的辩证统一。另外,只有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所反映的价值增值运动才能成为会计的对象: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增值运动是一个抽象概念,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则是直观的,因而,以货币作为衡量尺度的价格规范着价值和价值增值。可见,当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发生变化时,也会对会计对象产生重要影响。
  (三)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要素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公认的四项会计基本假设无一例外地内含于会计要素之中。例如,FASB将资产定义为“会计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会计主体”一词体现了会计主体假设,“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未来”体现了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至于“未来的经济利益”,其最恰当的表示应该是“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必须要求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来进行计量,而这正体现了货币计量假设。因此,如果会计基本假设受到会计环境变化的冲击,也会影响到会计要素的定义。
  二、新会计环境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及反思
  如果联系会计环境的变迁进行仔细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产生于或者归纳于几十年前的、目前得到公认的四项会计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都不同程度地经受着巨大的冲击。会计基本假设本来就是在对会计环境进行概括与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为假定,那么在会计环境变迁的冲击面前,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进行重新分析与修正。
  (一)关于会计主体假设。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已经有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主体将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网络,即“虚拟企业”,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实体。正如AICPA下属的紧急事务委员会所指出的:到2005年,法律主体的平均规模会大大下降,企业的供应商、雇员和顾客会以“交易为纽带”进行经济活动,这些交易网络将围绕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企业群体或“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这些企业群体经济活动的规模、迅捷性和复杂性是传统的企业集团所不能比拟的。既然企业的空间范围界定如此具备弹性,那么今后的非传统性企业-“虚幻企业”,将会是一些企业网络,甚至是成千上万的个人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网络,当然这些个人主要是一些极具潜力的“人力资源”或“智力资本”,他们构成了虚拟企业的主要的资产。因此,需要抛弃传统的将企业实体或有形企业当作会计主体的思路,对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重新进行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经济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改变的仅是会计主体的形式,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此而不存在,相反内容将更加丰富。
  (二)关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理论中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采取了“非反例即为真”的思路,即“除非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一个企业或者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日期将进行清算,否则都认为企业将持续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的定义决定了它是会计基本假设中主观性和人为性较强的一项。然而,根据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作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经营”,即使一个企业经营业绩良好,也有可能被其它企业敌意地并购——这是西方若干次兼并浪潮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事实上,早在1961年,著名会计学家Moonitz就在《会计基本假设》(ARS1)中指出:企业经济活动的暂时性是绝对的,而持续经营则是相对的。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实际上仅具有暂时性和近似性(由于权责发生制允许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真正客观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有等到企业经营期限终止以后才可能得到。因此作者认为将“暂时性假设”作为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子假设明确地提出更为合理。因为,持续经营假设固然必须,但是持续经营假设就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只有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才能获得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下最终得到的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含有人为估计和判断的成分在内,由此得到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只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某个横截面的综合与分析,因此不可避免地具备了“暂时性”的特点——持续经营总是相对的。了解到这一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会认识到,目前会计期间或几个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结果,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决策时,就会注意到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和客观事实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特点,并适当地做出分析调整。此外,明确“暂时性”这一点,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主观期望,一定程度上降低注册会计师诉讼的发生频率。
  (三)关于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将企业连续的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为若干个间隔期,以便定期提供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有关信息。通过向委托者报告受托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情况来解除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并向目前的或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全球经济神经传递的讯号,金融资本是全球经济的血液,通讯是连接经济的动脉”,为了正确、快捷的决策,必然要求及时的有用信息。然而目前以年为时间单位的年度财务报告,甚至以半年、季度为时间单位的中期财务报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等通讯技术的进步,未来的会计信息提供必然被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所取代。可是就目前而言,我觉得取消会计分期假设为时尚早,它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其内容必须相应地得到修订。修订的会计分期假设的间隔期应大大缩小,将出现按照季度、月甚至旬为时间单位编制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另外,考虑到年报的滞后性,建议编制简化年度报告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尽快地了解到企业本会计期间的重要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浏览最终的年度财务报表提供一种导读的作用。
  (四)关于货币计量假设。由于企业最终生成的财务报表上体现的数字具有概括性的特征,而货币则是惟一的、统一的计量尺度,所以无论会计环境怎样改变,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存在。但是,货币计量假设的子假设——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已成为会计计量乃至财务报表改革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币值稳定不变假设是历史成本计量的坚实根基,与公允价值则是不相称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要想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至少在未来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必须规定其适用范围,即仅仅适用于利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经济业务的情况。
  目前,会计基本假设提法的不甚明朗影响了其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和会计理论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也影响了我们对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的认识。所以,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强对会计基本假设的重视、学术界也应该加大对会计基本假设的研究力度,才能使会计理论的基石更加坚固、完善。■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20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