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会计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商品,会计信息也存在其市场,即会计信息市场。如果会计信息市场可以正常运转,不仅可以改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相关市场的有效运转。但是,现实中的会计信息市场并非正常运转,存在种种市场失灵的问题。所谓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力量不能生产从社会角度而言“适当”数量、质量的信息,即不能使会计信息的生产达到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的数量和质量,会计信息市场在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上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的分析,梳理清楚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机理,更重要的是探讨对会计市场失灵的治理机制。
一、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力量:经理人市场与控制权市场的作用
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力量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经理人市场。如果经理人员隶属于经理人市场,那么市场将赋予经理人一定的市场价值。理性的经理人员将追求在同等条件下较高的自身市场价值,从而可以提高自己在雇佣合同中所要求的保留效用。而市场对经理人员的评价一般是以经理人员以前的代理经历以及其在市场上的声誉等等为依据,而这些均是与经理人所经管公司的市场价值紧密相关的,所以经理人员有动力去使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因为他们创造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所获的成功很有可能决定其自身的市场价值。经理人市场会激励经理使其公司价值最大化,同时也会激励经理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因为公司价值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传达给市场的。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有两点:第一,经理人更愿意提供影响公司价值的信息。因为经理人市场可以激励经理人员提高其工作努力程度,即在同等的风险水平下,提高了对经理人员激励效果,这意味着达成了更为有效率的雇佣合同。提供会计信息是雇佣合同的当事人谈判和博弈的结果,因而更有效率的雇佣合同必然促进更有效率的会计信息提供;第二,经理人员更愿意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因为全面可靠的会计信息可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因而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将会上升,即在同等的条件下,公司的资本成本下降,而资本成本的下降将表现为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价值的提高,同时经理人员的市场价值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个市场力量来自于控制权市场。如果经理不努力去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可能会陷入被接管的境地。如果被成功接管,经理人员通常将被替换,同时其声誉也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因而控制权市场也会激励经理人员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与经理人市场一样,控制权市场也会激励会计信息生产。
二、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机理
如果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能够完美运转,市场力量将会激励经理人员提供会计信息以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最小化,这将使信息生产符合对公司而言的会计信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却使上述的市场力量不能完全有效,即公司不会为公司资本成本的最小化而生产会计信息。
首先,由于信息不对称,努力厌恶型的经理就会偷懒,即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公司业绩同经理的努力程度和自然事件的实现均有关,而经理努力程度和自然事件的情况又都具有不可观察性,这就意味外部人员无法将经理的努力程度同公司的运气好坏区分开来,因而经理人市场难以惩罚偷懒的经理和奖励努力的经理。另外,当经理接近退休时,经理人市场对其的约束也将弱化。因而,由于努力程度的不易观察性和雇佣合同期间的有限性,仅靠经理人市场不可能完全消除道德风险问题,即经理人市场不能完美运转;
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经理知道有关公司未来的坏消息,而外部人并不知道,故经理可能非但不披露相关的坏会计信息,反而可能藏匿或至少推迟不利会计信息的披露,因为坏消息可能会导致经理市场价值的降低,这就是逆向选择问题。正是因为逆向选择问题,第一,使市场不可能分辨公司证券的质量差异,因而市场价格将反映平均质量水平,这将进一步使原本具有良好质量的公司驱逐出证券市场,进而产生“柠檬市场效应”并最终导致市场崩溃;第二,因为投资者不知道公司是否良好,因而证券市场的控制权争夺所带来的优胜劣汰的作用必将降低,从而使经理人员的平均质量水平降低。
即使经理人市场与控制权市场可以完美运转,市场力量仅仅可以达到就公司而言的信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但是会计信息的社会最优的数量和质量是使就社会而言的信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数量和质量。那么,这两种情况是否可以达到统一呢?现实中因为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以及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而使上述两种情况相分离。
首先,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因为一家公司披露其利润增长,必然会影响市场对该行业中其他公司的期望。另外,在某些条件下,垄断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可能使该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做出对其不利的决策,因而,垄断公司不愿意披露会计信息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虽然这会使垄断者受益,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成本。
其次,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即会计信息可以很廉价甚至无价向一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一旦向部分消费者提供,就很难阻止其他人也来消费它。由于这样的特征,会计信息提供者并不能对会计信息进行收费,同时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都可能会“搭便车”,没有人有动力去为获得会计信息而付费。因而,如果公司无法弥补会计信息生产的成本,它就会生产更少的会计信息,这就是公共物品的生产不足问题,个体的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而会计信息生产的不足将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大,因为其妨碍了信息流动以及决策需要。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特征,会计信息生产对于公司的成本和收益与对于社会的成本和收益并不能得到统一,即公司不会生产达到社会而言的“适当”数量、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治理机制
那么,如何限制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呢?对此问题,一般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机制来限制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另一种观点则是通过会计规制来保护投资者。
限制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额外机制主要有披露原则与私人信息搜寻等。首先,所谓披露原则,是指投资者知道经理拥有内部信息,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息,他们就会有这样的推理:如果这是好的信息,那么经理当然会披露。如果投资者没有发现经理披露信息,他们就会认定这是最坏的信息,并相应降低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从而降低公司价值。因而,披露任何可靠的会计信息,都会减少公司价值比未披露信息情况中的下降幅度。这样,披露原则将会约束经理披露所有好的或是坏的信息,这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市场正常运转的一种维护。但是,披露原则并非总是有效的,因为披露原则的前提是投资者知道经理占有内部信息。如果投资者不知道,则披露原则也就无效了;另外,披露成本也影响了披露原则的效果。
第二,所谓私人信息搜寻,是指许多投资者可能自己也去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信息。如果这样的行为可以成功,那么可以促进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因为会计信息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均无法被藏匿或是推迟披露。但是,由于私人信息搜寻的成本相当的高,而且仍存在其他投资者“搭便车”的可能,所以私人信息搜寻大多时候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额外的机制并不能很好的限制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问题。这时,人们将目光转向了会计规制。
会计规制中最为普遍的措施就是制定会计准则。那么会计准则制定如何才能达到最优呢?这就归结到会计准则制定的成本——效益权衡问题上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就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自身的运行成本以及公司的遵循成本。而更多的是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任何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成本。由于会计信息的规制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投资以及生产决策,所以任何信息生产的失误所产生的间接成本有时是不可忽视的,推及到整个社会,那么其影响将可能是巨大的。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益就是减少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这种收益主要就是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支持以及促使其他相关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及完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