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思维、感知、想象等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注意、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意志等基本因素。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说明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人才成长中不应该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质量的关系
为了对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质量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质量的密切关系,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健康发展。课题组从2003年3月开始到2004年6月对我校高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质量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制定出了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道题,共100道题的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这10个项目是自律性、自信心、责任感、创造性、独立性、社交欲望、学习毅力、学习热情、成就动机、应付逆境能力。我们对我校500多名高职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质量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对应关系为:87%的非智力因素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是优秀的,92%的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良好,83%的非智力因素中等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处于中等,89%的非智力因素处于及格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仅仅是及格水平。由此看出,非智力因素水平对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质量的措施
在调研分析得出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质量的关系后,课题组与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分别举行了座谈,之后,从10个非智力因素中选出5个项目对试点班级进行培养。这五个项目是:成就动机、学习毅力、学习热情、自律性和社交欲望。同时,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学生5-6名,课题组的每位老师负责一组学生,重点对这组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成就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事情,非常愿意去做,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内在推动力。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有正确的成就动机,才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培养成就动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首先,针对试点班所有学生召开座谈会,请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成就动机。座谈中同学们发言并不积极,事后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了解,大多数同学认为:在场人太多,不便说出真实想法。于是,我们改变了谈话方式。每位老师负责一组学生,且每位老师一次只和一名学生单独交流。这次收获很大,在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同学们没有压力,能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真实动机,我们及时地帮助他们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比较恰当的成就动机。从谈话结果来看,一半以上的学生有较为适当的成就动机,如学有所成,能胜任将来的工作等;有少数学生没有成就动机,对未来没信心;还有少数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现象。对于后两类学生,我们进行了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建立切合自己实际的成就动机。
2、与任课老师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我们还与试点班的任课教师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学生的认识。我们希望每一位任课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爱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会缩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提高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
3、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我们还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如让学生平时多看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和伟人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书籍,并经常召开班会,让学生将书中看到的令自己感动的他人成才经历介绍给大家。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程之前,应先向学生介绍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任务、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阐明某一具体知识在本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实践意义,使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的目的,有效地保持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二)学习毅力的培养。学习毅力是指在明确的学习目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克服和排除学习中的内外困难与干扰,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品质。它反映出学习主体是否有持久力,学习是否能持之以恒。因为学习是一个终身进行的过程,这种持久力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对学习毅力的培养。培养学习毅力的方法主要有:
1、说服教育法。通过对学生的说服和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毅力的重要性,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一些具有宣传意义的广播、电视、光碟、图书等资料对学习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奠定了基础。
2、训练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毅力,我们开展了多种实践训练活动。例如,在班级中开展“背单词”活动。要求试点班的每位同学每天坚持背5个单词,每周末搞一次背单词比赛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超额完成任务,制定更高的目标。再有,在班级中开展了“耐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2004年12月班级同学多次参加了火车站清雪义务劳动,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另外,我们还鼓励班级学生参加学校的越野赛,这些活动对培养同学们的耐力是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三)学习热情的培养。学习热情是指对学习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品质,它是对学习的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的。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对学习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先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然后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1、思想教育。我们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热情的现状,引导他们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学习有热情固然好,但学习并不能完全凭热情,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是引人入胜的,所以,需要学生有坚强的学习意志以克服困难。同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因成绩不理想,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的学生,不断与其谈心,使其对成绩有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恢复他们的学习热情。
2、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提高学习热情。我们与任课教师沟通,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法、讨论法、演示法、传授经验法等多种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外语课请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政治课让学生参与讨论;质量管理学将大量的案例充实到课堂中,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计算机课改变过去的讲一堂,练一堂的模式,将学生带到微机室,做到边讲边练。在授课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特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外语课鼓励学生自己搞英语短剧比赛,计算机搞软件应用的技能大赛,政治课搞时事政治辩论赛等,班级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四)自律性的培养。自律性指对自己的言行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换言之,指自觉地追求理想、行动的倾向。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律性较差,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应查阅的资料等内容,不能主动去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严格规范学校制度。课题组的一名教师是学工处处长,直接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我们与学工处合作,制定出较为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并对试点班级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同时,我们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律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
2、加强自律性的实践锻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创造一些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如设置无人监考的考场,考查学生的考试情况;改变常规,取消系主任与教导员早操监督机制,考查学生的自觉出勤情况;开展自愿性的义务劳动,了解学生的参加情况;教师布置课下的任务,考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等。
(五)社交欲望的培养。社交欲望是指渴望个人与他人交往,并能主动地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社交欲望,并不是让学生扔掉学习的主业,专心搞社交,而是促使学生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促使我们对学生进行此项培养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竟然对本系或本专业甚至是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叫不出名字。因此,我们决定对学生的社交欲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利用上晚自习的时间,请班级的几名学生站在讲台前,再从学生中找出一名同学,让他说出这些同学的名字,如有说错的,就表演一个节目。这种方法很见效,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互相了解。在小范围内已认识的基础上,再将范围扩大。另外,还在学生中开展互相帮助的活动,使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断加深。
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对试点班学生进行两学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之后,我们又重新对该班的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测试,发现调查问卷的成绩平均提高了5分,同时对该班的期末成绩进行了分析,学习成绩平均提高了3.6分。为了更深入了解实验结果,我们又召开了全班范围和分组的学生座谈会,结果发现,许多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习毅力、学习热情、自律性和社交欲望都有所提高,而且,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这个结果使我们受到鼓舞,这证明,只要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学习质量会有所改善的。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学生成绩不但没上升反而下降了,非智力因素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还有部分老师仍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与有关学生与老师进行了个别交流,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总之,通过我们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我校学生的学习质量。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课题号C02~07。课题组组长:张丽霞。成员:邵晓虹、颜廷山、李国政、许继英、张云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