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红色旅游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业绩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起源于六七十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1998年江西省率先提出了响亮的红色旅游促销口号“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推动红色旅游真正走向市场。2000年以后,全国各主要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次。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2004年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达到20257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6%。2004年河北西柏坡旅游区接待旅游者46万人次,同比增长27.78%,年旅游总收入4140万元,同比增长130%;江西井冈山和瑞金市分别接待旅游者163万人次和5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71%和20%,年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83600万元和15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67%和33.33%。
2004年底,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国家旅游局已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推进红色旅游既是弘扬革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又是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现实途径,更是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一次重要措施。随着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工程的启动,全国各地必将掀起发展红色旅游的高潮。红色旅游的兴起,使中国革命圣地已不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但纵览全国,除几个比较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如西柏坡、井冈山、庐山等发展比较好,十分火爆外,大部分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尽管红色资源丰富,但发展极其缓慢,仍是冷冷清清、默默无名。存在的共同问题:(1)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有关纪念馆,征集了众多陈列展品,但游客还是寥寥无几;有些地区的红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多数打着“红色旅游”品牌的旅游目的地实际上还得依靠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2)从客源市场看,目前参加这些地方红色旅游的人群主要集中于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党史、国史纪念日前后,一些国家机关或地方行政部门组织人员前去参观;二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参加过革命战争或经历过战争年代,对这些地方充满了深情与怀念的人们;三是以自助形式自发前去观光的中年夫妇及其子女,目的是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时间主要集中于寒暑假。游客游览方式的选择上是组织性多,自发性少;中老年多,青少年少。(3)从红色旅游的项目上看,目前红色旅游产品基本上处于初级和粗放型阶段,对党史事件及人物的宣传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延续了几十年的物品陈列和橱窗式展览仍然占主导地位,解说不够生动有趣,缺乏游客参与的互动旅游项目。(4)从区域总体规划上看,各地只注意对本地红色资源的开发,缺乏各地区间的区域合作和整体规划。(5)缺乏品牌意识,营销宣传程度不够。就总体看,目前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还远远没有历史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大。
笔者认为,为解决以上问题,促进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各红色旅游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用全新的观念和方式来营销红色旅游。
1、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告牌、电视文艺演出、建立并完善红色旅游网站等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增加旅游地的知名度。如河北省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部分省市高速公路上设立河北红色旅游大型户外广告牌,把北京市西四地区的30多块河北旅游广告牌策划为河北省红色旅游长廊。
2、深挖红色资源的内涵,科学凝炼和升华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旅游之所以唱响市场,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巨大的历史价值,它通过旅游的形式向人们再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那场伟大革命的光辉历程,让人们在潜心漫步之中了解过去的人和事,陶冶情操,积累智慧。正是红色旅游的历史属性,构成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牢固基础。红色旅游不仅仅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在旅游中获得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大量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沿着革命的历史去挖掘、去领悟。我们可以把那些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催人奋进的崇高精神经过各种现代的表现手法处理,人性化的演绎出来,形成众多的红色旅游景致,然后按市场的要求组合成色彩纷呈的红色旅游产品,这些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势必会引起广大青少年的普遍关注和喜爱。
3、增加红色旅游项目设计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传统的那种将党史教育脸谱化展示方式,已不太适合年轻一代的口味,对战争年代缺乏感性认识的年轻人,感兴趣的是具有故事性、趣味性、人性化的东西。在开发红色旅游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根据事实尽量恢复当时的陈列背景,增加游客参与性的游览项目。如山西武乡县板山有当年八路军特务团构筑的72个碉堡、观察所、指挥所,以及6公里长的交通壕等工事,利用这些军事工程遗址,可以开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旅游参与项目;游客到黎城县黄崖洞体会当年兵工厂的艰辛时,可开展野战模拟游戏,等等,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有效扩大客源市场。
4、发展红色旅游要因地制宜,立体开发,形成叠加吸引力和整体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把红色旅游与周边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文明生态村建设等相结合,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又可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同时,还要把旅游市场与交通运输市场、文化产品市场、餐饮服务市场结合起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经济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促进老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5、加强各地区的合作,注重整体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不能关起门来单独发展,而应该走区域合作和区域整合之路。2004年2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红色旅游大省江西省率先发起,上海、北京、福建、河北、广东、陕西六省市参与,制定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宣言》倡导各省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谋划将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红色革命故地连接成一条红色旅游概念线,在不同市场、不同地区进行联合宣传促销,全力提升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
发展红色旅游,同时也要切忌盲目开发,缺乏特色。中国广袤的土地曾经是水深火热的战场,各地都能找到与红色相关的战地遗迹和革命遗址等旅游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红色旅游资源都需要开发。那些没有高品位红色旅游资源的地方如果盲目跟风,没有规划就要上马,应邀争夺、虚夸甚至杜撰英雄故里或战地遗址来发展红色旅游,必然适得其反,只会破坏当地的名声,给游客留下恶劣的印象,阻碍红色旅游的发展。这些地方应该认真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特点,开发新的旅游特色产品来吸引游客,发展其旅游事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