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绿色会计是对绿色交易和事项运用会计特有程序和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绿色会计是会计的延伸和会计内容拓展而不是会计的分支。会计是一个计量的过程,确认是计量的前提,在确认的基础上对绿色会计计量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进行探讨的。
一、会计计量基本理论
(一)计量的本质。计量是“根据特定的规则把数额分配给物体或事项”的活动。会计计量就是指为了将有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确认并列入账户和财务报表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对业务和事项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进行数量和金额认定、计算和最终确定的过程。有关会计计量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计量理论、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
我国一直重视会计计量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在吴艳鹏博士著的《资产计量论》中,计量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被计量对象的合理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各经济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在赵德武博士著的《会计计量理论研究》里将会计计量定义为:“在一定计量尺度下,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对符合要素定义的事项进行货币量化的过程。”由此可见,计量的核心是“要解决何种属性计量以及采用何种单位进行计量”。可以看出,一般会计模式下计量模式应从计量单位的选定和计量属性的确定两个方面来界定。
(二)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方面。计量单位,即计量尺度,是指对计量对象量化时采用的具体标准。葛家谢教授在其著作中曾经写道:“一个完整的计量模式,除计量对象外,还应包括两个要素:计量属性和计量尺度”。可见,要进行计量,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要确定计量时选用何种计量属性和计量尺度。
在会计上,一般以货币或价值作为自己的计量属性,在具体使用中又以“投入价值基础”和“产出价值基础”为出发点,发展了五种方法:(1)历史成本:(2)现行成本:(3)现行市价;(4)可实现净值;(5)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从计量尺度来看,一般有两种选择,即“名义货币单位”和“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物价变动不达到恶性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各国都以名义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尺度,而不考虑其购买力的变化。
(三)计量模式。所谓计量模式,就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被计量对象的合理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及其影响的数量。目前,传统会计计量属性有五种,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是以货币计价为基础的,所以会计计量的统一尺度是货币。但是,在货币计量的情况下,由于币值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又存在选择什么样的货币单位来进行会计计量的问题,有两种备选方案,其一是名义货币,其二是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则有十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现行市价——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可实现净值——名义货币计量模式、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模式、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模式、现行市价——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模式、可实现净值——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模式、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模式
二、计量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计量理论研究现状。20世纪初,历史成本原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计价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二是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会计核算时,对某项资产要求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在该资产存续期间内一般不作调整。其建立基础有两个:一是币值稳定假设,二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二者共同构成了历史成本原则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币值稳定假设是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前提或基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则是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前提或基础。货币币值稳定,保证了计量单位即名义货币的长期恒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保证了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长期恒定。以恒定的货币计量尺度计量恒定的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当然是不变的。有了这两个前提,即使短期内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可能会出现波动,但从长期看,由于商品内在价值的恒定和货币币值的恒定,价格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最终将恒定在由不变币值货币和不变劳动生产率共同决定的价格上。历史成本原则成为“真理”与特定历史成本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在前工业社会,社会进步缓慢,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也十分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缓慢性不但决定了商品的内在价值变化缓慢,而且决定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也是缓慢的,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商品价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历史成本自然成为最佳的计价模式。
(二)现状分析。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和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计量模式占据着计量模式的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受到了冲击,货币计量单位也开始松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显现出来,社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越发受到人们的怀疑。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原则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西方会计计量单位有两种备选方案,其一是名义货币,其二是一般购买力单位。前者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币值的稳定程度,币值越稳定,其计量效果越好。后者是虚拟的货币单位,它考虑了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因素。由此可知,传统会计计量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的。
会计界对于计量单位的观点一致认为:货币计量是会计本身固有的属性,一切非货币度量都是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的范围。把货币度量作为会计计量的唯一尺度已成为定式。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对会计对象认识偏颇,资金运动论只承认价值运动,把使用价值排除在会计控制之外。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的计量只能采用货币的形式。二是与会计只反映经济交易,对其他非货币因素不予考虑的会计模式有关。三是把货币计量这一基本假设作为真实存在的现实。这种唯一的货币度量使得传统会计反应迟钝、单调、片面,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计量单位,实际上是一种“观念总结”的尺度,而计量形式的发展和演化又经历了若干年的历史。会计的原始计量是以实物或刻记进行的,直到商品经济,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产生之后,会计才采用货币进行度量,当商品经济消失后,会计将不再用货币度量,而直接运用劳动量(劳动时间)进行计量。所以,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货币并不是会计计量唯一的固有的计量单位。即使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也不是唯一的尺度,现行管理会计中大量采用数量与金额、职工人数、劳动小时与工资相并列的计量形式。否认会计具有其他计量尺度,从而使得会计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统计学绝对分离,这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相悖。因此,在确定绿色会计的计量单位时,一定要摒弃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的做法,采取各种形式计量单位进行计量。不管是实际交易价格、现行交易价格,还是未来交易价格,都可以采取相应的计量属性。实际交易价格用历史成本;现行交易价格用重置成本;未来交易价格用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
三、绿色会计计量模式
在会计计量过程中由于计量方法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都不同程度地造成计量的模糊性。不论选取何种计量单位一旦数量化后都造成结果的相对精确。所以要对计量的模糊和精确有充分的认识,在选取计量模式时不可拘于形式追求绝对精确而忽略了客观的模糊。
(一)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辨证关系。要辩证的看待会计计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关系,精确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人们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按照认识的需要与可能,把本来在几何空间或结构上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中介加以简略,使事物界线清晰明了,从而获得质和量的规定性。因此,精确性大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而言的,是为了满足一定误差要求,并对某些模糊部分加以扬弃的结果,不是绝对精确的。相反,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非全面性,造成事物的模糊性则是绝对的、普遍的。在会计计量过程中由于计量方法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都不同程度地造成计量的模糊性。传统的观点把模糊性排除在会计之外,认为精确总是好的,越精确越好。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在会计领域中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反而有好处。美国加州大学的哥根教授说:描述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它能以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的信息,并对事物作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绿色会计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更复杂,它的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因而要做到绝对精确是比较困难的。它提供的数据虽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并不排除它对决策的有用性。另外,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随着它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性质界定越来越清晰,它提供的信息将会越来越精确。我们不能由于现有计量方法造成的非精确性,而否认绿色会计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绿色会计的计量模式。绿色会计的计量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绿色会计存在许多非交易因素,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难以适应的,应当寻求新的计量模式。就采用交易价格本身而论,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正是由于交易价格的局限性,以及绿色会计中环境和污染等问题带来的社会责任又往往没有在市场交易中发生,所以,绿色会计全部采用交易价格并不适宜。绿色会计不仅要对传统会计的理论有所突破,而且要求在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传统会计在选用计量属性时,通常使用“投入价值基础”下的计量属性。但对绿色会计而言,因为其计量对象与传统会计不同,因此,结合绿色会计核算的特殊性,由于计量理论的拓展,相应计量属性的选择范围也应予以扩大,既使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也采用以“现值”为基础的计量属性,而且像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等计量属性也将成为绿色会计要素计量中的选择。从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来看,在绿色会计计量时,效用性构成了资源的价值源泉,稀缺性决定了必须引进边际概念,替代性决定了资源的价格,非交易性决定了资源的价格必须借鉴数学方法。因此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可以建立在边际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包含劳动结晶的诸要素,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不是劳动结晶的要素,按边际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环境资源虽然不是劳动产品,但是它有使用价值,即有效用,按照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原理,效用可以用来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因此产生了使用“边际成本”作为绿色会计计量属性的可能性;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公共产品以及缺乏可靠凭证的支出或收益可以以同类产品的成本或价格确定,这时可采用“替代成本”作为绿色会计的计量属性。
所以,绿色会计计量模式应该包括:(1)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替代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模式。(2)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有指标体系法、图表法、文字叙述法等。具体使用哪一种计量属性,应视企业具体的事项和涉及的会计要素而定。绿色会计选用计量模式的原则是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其它计量模式为辅,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相结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