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2期/市场营销/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0/5

作者

□文/张 莉

浏览次数

3361 次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提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及其影响,接着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包括需求预测、分配机制的激励、批量生产、价格变动等因素,但从本质上是供应链中广泛存在信息的时滞,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不断改善供应链中的基础设施、实施卖主管理存货、确定供应链结构的合理长度和宽度、加强信息共享程度、加强契约管理等解决办法。
  一、牛鞭效应及影响
  一般情况下,供应链中的成员有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生产商以及他们的供应商。我们来看一个例子:HP公司在一个主要零售商那里检查打印机的销售情况时,发现该零售商的销售随着时间波动,而当他们检查该零售商的订单时发现订单的波动幅度比其销售的波动幅度还要大。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公司打印机生产部向物料供应部提供的订单的波动比前两者的波动都大。人们把这种随着往供应链上游前进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由麻省理工学院最先开发的啤酒游戏为我们展示了“牛鞭效应”产生的全过程。“牛鞭效应”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
  1、“牛鞭效应”会导致供应链中产生过多的库存。有研究表明,在整个供应链中,从产品离开生产商的生产线至其到达零售商的货架,产品的平均库存时间超过100天。被扭曲的需求信息使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相应增加了库存。据有关报告估计,仅美国就有300多亿美元沉积在食品供应链中,其他行业的情况也是不相上下。
  2、“牛鞭效应”会误导企业的生产预测。反应过度的生产预测,增加了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足够库存或无法及时处理积压的订单会失掉信誉而丢失客户,如过多地修订生产计划,增加补救措施的费用、加班费用以及加快运输的费用等,进而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3、“牛鞭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该产品的市场秩序。如:企业对市场化反应慢,客户满意程度下降,造成收益减少。另外,当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过剩时,产品价格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这样也会反过来影响下游企业。
  二、产生原因分析
  造成牛鞭效应的因素很多。Forrester认为是工业组织的系统动态运作的结果,或者说是由于组织行为和时间变化而引起的,可以通过改进组织行为方式来消减;Sterman通过上述啤酒游戏案例研究,认为牛鞭效应是参与游戏的人的系统性、非理性行为和对反馈信息错误理解造成的;Leetal也对牛鞭效应进行研究,认为不同实体的库存管理方式不同,同样对这种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认为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四种:
  1、利用过去的需求来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在供应链中,上游管理者总是将来自下游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并据此安排生产计划或供应计划。笔者认为,这一需求信息的产生过程是导致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譬如,作为一位决定定单数量的管理者,可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进行需求预测,如指数平滑法。如果也使用指数平滑法来计算需求预测值及安全库存,那么供应商提供的定单将会有巨大波动由于大量的安全库存产生牛鞭效应,因而使供应链中的重要供应交货时间越长,波动则更为剧烈。
  2、供应商的不同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制造商常常会对消费者定量提供产品,即制造商按定单定量分配产品。它就是消费者无法给供应商准确、真实的需求信息。在定单波动的情况下,许多制造商无法辨别是否产生了真正的需求或仅仅是一种来自分销商所期望的产品分配的抽象需求。常常是制造商为这些抽象需求信息而付出超量存货、增加生产能力或赶工引起成本增加的代价。
  3、批量的存在。当组织或个人制定了经济批量决策,并实施定货时,由消费者的预期短缺的过分行为就产生了博弈效应。它就是消费者无法给供应商准确、真实的需求信息,这一点是制造商特别头痛的。周期定单的制定和执行扩大了需求变化范围并产生牛鞭效应,这一变化远比公司自身的需求量大得多。
  4、供应商的价格波动变化。据估计,零售业中制造商与代理商之间交易的80%是在需求估计的前提下预先成交的,这通常是因制造商给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使零售业中的预先购买导致较多的存货。消费者的购买模式无法反映实际的消费模式,并且购买数量的变化大于消费数量的变化——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中广泛存在信息的时滞,使得整个供应链系统对于最终市场上需求信息的微小波动产生衰减震荡或发散震荡,而逐级上传使得这种波动越来越大。这种波动实质是供应链企业为了应付供应链不确定性需求的结果。
  三、减弱牛鞭效应的对策
  1、不断改善供应链中的基础设施。一是建立电子交易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供应链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地应用电子交易手段(EDI)来获取数据,实施交易。例如,在美国工业产品中,1991年零售商的消费产品20%是通过EDI传送的,1992年这一数据接近40%,1995年接近60%。毫无疑问,不断增长的EDI的使用有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特别是近年来,网上交易系统的开发和建立有助于供应链中的基础设施的改善。二是建立先进和高效的实体分配系统。低效率的供货,会延长供货时间,扩大了牛鞭效应,因此准时而高效地供货是缓解牛鞭效应的有效措施。
  2、实施卖主管理存货。在供应链中,即使供应链中多种组织使用同一个需求信息数据以进行预测计算,然而预测方法与购买现实之间的差异仍然导致了上游状况定单数据的不必要波动。卖主管理存货就是上游掌握下游需求与存货信息,并以此进行必要的预测及对下游实施供货,也就是说,下游将成为供应链中的被动合作者。应用这种方式,上游便能控制上游至下游的重复供货。制造商可预先与消费者签订销售旺季的定单,这样他们就能调节生产能力,良好地安排生产时间。此外,由于制造商赋予零售商慷慨的退货政策扩大了博弈现象,在毫无惩罚的条件下,零售商们将继续扩大他们的需求及取消定单,因此,有必要实施更严厉的取消定单的政策措施,这对缓解牛鞭效应也是有益的。
  3、确定供应链结构的合理长度和宽度。供应链中水平层次和垂直规模的参与者越多,信息的加工次数越多,扭曲程度也越大,因此尽量减少水平和垂直的数量。我们依据对核心企业流程的重要程度,将供应商群体和顾客群体分成支持型和重要型两种。支持型实体是指那些对最终产品的提供起到支持作用的参与者。重要型是指对那些最终产品的增值起重要作用的参与者。保留重要型参与者,剔除支持型参与者,供应链的结构就会有所简化。简化后的供应链根据不同的合作要求,建立不同产品的供应链,可以从结构上减少牛鞭效应。
  4、加强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共享是消减牛鞭效应的最佳办法。集中顾客需求信息,通过对具有集中信息与分散信息的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定量计算,我们知道集中需求信息可以减少牛鞭效应,即通过集中顾客需求信息减少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可以减少牛鞭效应。目前,电子商务的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为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保证和支持。POS系统为供应商提供了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EDI的应用也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开方便之门,利用这些技术,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也会逐步完善。
  5、加强契约管理。供应链结构中各实体之间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矛盾的,在没有其他激励的条件下,没有参与者会先公开自己的信息,因此,建立完善的契约制度是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的前提。为了减少牛鞭效应的影响,有必要对实体之间的联系进行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对部分合作和独立决策更应该如此,合法的契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签订契约时,要注意契约的柔性和时间的有效性。■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901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