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2期/市场营销/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0/5

作者

□文/李 刚 杨仑赛

浏览次数

1896 次

探索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之路
  今年两会,无论来自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来自中央部委还是地方,许多代表委员都锁定一个话题:国内企业下一步怎么“走出去”?中国企业国际化能不能走得更快、更稳、更好?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在1000万家左右,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吸收了80%左右的就业,提供了全国外贸出口60%以上的货源,其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和40%。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外经贸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TO,能否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性。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问题
  应当清醒看到,中小企业在扩大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时面临的困难比大企业要多的多。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限制更多了,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竞争也十分激烈。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着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
  1、通常没有为发展中小企业出口而妥善计划的全国性战略。战略目标和政策工具也往往不针对中小企业机器出口产品;
  2、支持中小企业的一般措施往往没有配以充分的特别措施和机制;
  3、基础设施和软硬环境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和外贸机构建立通畅的营销渠道;
  4、外贸机构对中小企业所关心的问题通常不够重视;
  5、许多服务性机构的目标与中小企业的目标不和谐,而且在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通讯渠道时常不畅;
  6、中小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由于规模、信息、人员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充分进入要素市场,在安排出口生产和出口营销而获得信贷时受到许多限制。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相对技术优势:我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很多领域缺乏现代尖端技术,但却拥有不少“适用技术”,这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广泛的适应性。我国根据自己特点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并且价格也较低,易被发展中国家接受。
  相对区位优势:首先,周边国家较多,且多数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我国与其均有着长期广泛的对外联系。其次,我国的华侨遍布世界各地,靠这种种族纽带,我国企业可以减少跨国经营中的障碍,并有利于同当地企业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
  内部化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如果组成“企业群”,进行“集群式”对外投资,就可充分共享经营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另外,中小企业决策简单而富有效率,能够更灵活、及时做出有利的反应。
  市场营销优势: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但它又有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等优势。另外,在产品的开发方面愿意设计和生产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其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特色产品优势:经营凝聚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产品是海外投资企业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一些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中式菜、中药、丝绸等,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具有不可模仿、难于替代等特性。
  三、中小企业经营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有了一定优势,并迈出了跨国经营的步伐。但要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就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制定正确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
  在对外投资的步骤上,应采取阶段式渐进发展模式。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要谨慎选择自己的跨国经营模式,比如选择国内经营→出口→设海外代理→设海外销售子公司→建海外生产子公司的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应以渐进的阶段式发展为主,逐步积累海外的市场知识,从而提高跨国经营的成功率。
  在对外投资的方式上,应先合资,后独资。对中小企业来说,要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再结合自身实力施以不同的投资方式。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不久、经验不足的特点,应先走出去,与当地企业搞合资,这有助于利用两种资源、两种文化、两方能力和两个市场。这是实现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经验。
  在对外投资的产业上,应先劳动密集型产业,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便宜是我国的一大优势,中小企业走出国门,也不能离开这个优势。产业选择应集中在小规模产业中,如纺织业、玩具业、电子等。这类产业的生产规模经济程度低,竞争性强,进入壁垒低,也不需大的研发投资以及复杂的技术。我国中小企业在这类产业中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积蓄资本和力量,然后再在国外搞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在对外投资的区域上,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先把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的重点放在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泰国等。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地区的市场也在迅速藏着巨大的商机。然后再考虑走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与我国中小企恢复,并且这些地区的经济与我国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相适应的一种选择。
  四、对中小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的对策
  1、制定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指导法。围绕中小企业的出口和国际化经营,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和扶持措施。并且要帮助中小企业熟悉和利用国际规则。因为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必须按国际规范、国际惯例来加强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以及企业蒙受的损失,主要是源于不熟悉国际惯例,不能按国际通行的办法开展经营活动,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树立规则意识,学会利用WTO规则,合理合法地保护自己,抓住时机快速发展。
  2、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有关机构。这既包括政府的与中小企业紧密联系的支持组织网络,又包括半官方和民间的中小企业社团组织,还包括与中小企业出口有直接关系的贸促组织和出口服务机构。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应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与各种组织网络之间的管理协调应成为发挥支持机构作用的条件与保障。
  3、树立全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重要的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上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4、发挥相对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产,特别是知识资产,如技术、专利、生产技能、互补性知识等。只有着眼于培育企业的核心资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5、实施企业间的有效整合。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多种方式的合作,包括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合作中小企业可以承担国内大型或跨国公司的部分生产功能,分销功能,供应功能和服务功能。在整个国际市场物流中,与大企业建立和保持一种供应链中的合作或共生关系,从而带动其走跨国经营的道路。
  发展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既符合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又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的需要。只要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上演更加精彩的剧目。■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56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