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0/5

作者

□文/霍志彬

浏览次数

2668 次

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会计目标顾名思义就是设计会计的目的与要求。具体来讲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向谁提供财务报告?二是报告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研究会计目标意在构建会计准则基本概念,并以之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它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对现行会计目标理论的简要述评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学派之争。两学派都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相对于某一环境,它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由于环境变化,它们又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的含义大致包括三方面:1、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承担有效的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2、资源的受托方承担如实得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3、资源受托方的企业管理当局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如保持企业所处社区的良好环境、培养人力资源等。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受托责任观”认为信息需求者为明确的委托方,需要的信息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信息质量要求侧重于可靠性,主要面向过去。
  “受托责任观”产生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适用于有明确委托-受托关系的情况下,但受托方与委托方中任何一方模糊或缺位都将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虽然在证券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变得模糊,但证券市场之外直接的委托-受托关系仍然存在,所以“受托责任观”仍有存在的基础。
  (二)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目标是向投资人、债权人和其它类似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和关于企业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决策有用观适用的经济环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且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也就是说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不是直接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的,这导致了二者的模糊。“决策有用观”认为信息的需求者主要为股东、债权人等,所需求的信息主要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不确定性、时间分布等,以及其他影响股价的因素,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信息,信息质量更强调的是决策的相关性。
  二、“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以证券市场诞生和现代企业制度为重要标志的体制转型时期,既存在直接的受托—委托关系,又存在间接的受托—委托关系,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采用单一的会计目标理论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应各自在其最佳的适用环境里发挥作用。
  (一)非上市公司。在我国,非上市公司一般在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或债权融资,信息需求者比较明确,委托代理关系清晰,符合“受托责任观”的适用范围,而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没必要象上市公司那样进行充分披露,所以可在此类公司采用“受托责任观”向明确的委托方提供其所需的相关信息。
  (二)上市公司。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最多,也是我国很多特殊会计事件、会计问题产生的根源,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下面重点讨论上市公司会计目标的定位。
  1、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即向谁提供财务报告。一般认为国家、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职工等都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这些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我们的财务报表要同时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会造成很尴尬的局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通用财务报表的规定:“通用财务报表,指意在满足那些无权要求按其特定信息需求提供信息的使用者进行决策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国家及其税务等机关为了满足其宏观调控和税务管理的需要,在通用财务报表不能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要求企业向其提供专项报告。一般地,通用报表可以满足供应商、客户、职工等相关各方对信息的需求。
  (1)股东。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东由非流通的国有股和社会流通股组成。非流通的国有股一般为绝对控股股东,这些控股股东成为集所有权与管理权于一身的“内部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极为严重,他们利用一些不平等的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财产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这些控股股东可以轻易获取上市公司有关信息,因而大股东不是通用财务报告的需求者。
  (2)社会公众股中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分析师队伍还有待培育和发展。但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克服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存在的严重投机状况和“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走向成熟所不可或缺的,他们是通用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散户”或股民通常缺乏投资经验和基本的财会知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依赖于他们的顾问-财务分析师。专业的财务分析师刚刚引入我国,虽然要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成熟的专业队伍还有待时间,但他们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一支活跃的力量。
  (3)债权人。债权人包括以银行为代表的特定的债权人和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债券的持有者。银行等债权人可以利用其地位要求企业提供其所需的专项报告,通用报告的使用人只包括债券持有者。
  综上所述,我国证券市场上通用财务报告的主要信息使用者为现有及潜在的可流通的股东和债权人即证券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并且他们远未达到有效证券市场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报告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通用财务报告主要是向现有的和潜在的可流通的股东和债权人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其做出理性投资、信贷和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一般地,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理想的状态是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建立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基础上。但这种理想状态是无法达到的,这需要在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和财务报告能提供什么信息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能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得到最佳平衡,这样的信息才是对投资者有利的信息。相关的信息指投资者能够用来评估公司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则是指精确的,不偏不倚的信息且不会被管理当局操纵的。
  1相关性。对投资者来说相关的信息,例如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这种信息对净利润报告的影响是十分不确定的,而且在我国,可靠的市场价值是不容易得到的,并且,以市价为基础的信息更容易被操纵。
  会计是反映性的,提供的不是未来信息,只能是历史信息,即有助于预测未来的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关信息不是财务会计的任务,而应该是公司理财等其他学科的任务或使命。所以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应立足历史成本,并依靠全面披露来增加财务报告对投资者有用性,同时应避免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无用的垃圾信息。
  另外,在以历史成本计价为基础的同时,可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对决策是有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财务状况和前景的重大变化。而且公允价值会计也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是我国搞好资本市场的迫切需要。
  2可靠性。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的重大问题。由于在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之间在资产、管理和经营方面不明晰,上市公司成了其大股东在证券市场上的圈钱工具。
  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的财务丑闻以及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的盈余管理可以看出在我国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极差。企业为了获得稀缺的上市资格,从改制、上市开始就存在造假,上市后,大股东又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非公允关联交易等来侵犯中小股东利益,为了达到配股、增发等条件再次肆意造假。虚假财务信息泛滥已经成为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看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从公司治理、证券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审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综合对相关性和可靠性地讨论,根据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状况应首先强调的是可靠性,并可通过充分披露来弥补相关性。
  三、我的会计目标观
  鉴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复杂,我认为在非上市公司可主要采用“受托责任”的观点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这样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在上市公司中可借鉴“决策有用”的观点来指导其信息的披露。由于“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完全有效的证券市场假设基础上的,在这种环境下,可靠性与相关性是完全一致的。我国的证券市场刚刚发展还很不完善,跟完全有效相差很远,可靠性与相关性不能完全一致,必须牺牲其中一个来满足另一个。由于我国的特殊环境,我国准则应致力于规范通用财务报告的编制。通用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应首先满足可靠性,以牺牲相关性来保证可靠性,同时可通过充分披露来弥补相关性地不足。会计目标可由“决策有用观”演变为“信息可靠有用观”,以使财务报告能提供出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决策需要,并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我认为会计目标的“信息可靠有用观”是我国证券市场现阶段的最佳定位。■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38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