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形成完善的收入分配体系,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及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分配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企业内部分配平均主义严重及收入规范化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薪酬制度
现代企业薪酬制度是指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遵守国家法律规范,在员工民主参与下,企业向经营者、劳动者和投入其他生产要素的个人,自主分配报酬的一整套科学规程、标准和办法。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现代企业薪酬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从属制约于现代企业制度,因此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应从分配制度如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上来把握。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相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企业领导制度、企业法律制度及企业管理制度等的统称。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与之对应,在新型分配制度中,企业成为真正的分配主体,政企完全分开,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企业新价值的分配中形成利益既相互一致、又相互制约的新型合作关系。
2、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外部有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内部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与之对应,薪酬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益,保障收入分配结果的公正和公平。
3、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相适应。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是指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技术不断创新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运行机制。与之对应,新型分配制度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现董事会、经理层等按各自的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由当地平均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决定,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各自投入的数量和贡献大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4、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其自身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完善中。因此,现代企业的分配制度也要随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员工的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经历从最初不成熟到最终完善的过程。
二、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制约因素及问题
1、国有企业分配主体地位尚未得到根本确立。国有企业分配主体地位是分配领域中诸多问题的根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因而也应成为分配的主体,掌握工资分配自主权,如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工资水平、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分配关系等。企业根据自身的收益情况及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分配制度,使企业的收入分配经济利益相挂钩,真正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就国有企业分配自主权问题,劳动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工资的控制力度仍非常的大,有工资决定权的企业不到30%,没有工资决定权的企业近70%。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
2、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平均主义严重。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平均主义的问题普遍存在,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实行低水平平均分配,工资水平高的企业实行高水平平均分配,员工收入差距始终没有拉开。首先,工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关系。2001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工资分别是中专、高中和小学毕业生的1.26、1.43和1.64倍。其次,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与一般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也很小。第三,补贴和奖金平均发放,出于激励目的的股权、工资外收入分配为平均发放。最后,企业平均发放的工资比重偏大。目前,在我国职工总收入当中,属于平均发放的部分占80%。职工收入差距没有拉开,丧失了收入分配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3、收入规范化问题。薪酬规范化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难点。首先,企业没有有效的工作评价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分配缺乏量化依据。这主要是企业内部机构重叠,岗位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结果。其次是制度外收入增长较快。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全国工资外收入占从业人员总收入的55.5%,比1990年增长了23%。除此之外,大量隐性收入普遍存在,如各种补贴、福利、食物分和配福利住房等。最后,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企业不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支付职工加班工资,甚至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东北三省拖欠工资最为严重,占拖欠工资总额的44.6%。这些都严重的伤害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利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4、配套改革措施落后。配套改革措施落后也是建立现代分配制度的重要制约因素。首先,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缓慢,经理市场远未形成,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激励缺少必要的配套条件。其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稽核检查制度,账目不清,手续不全,做假账现象普遍存在。第三,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其调节分配关系的作用。最后,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普遍。城乡壁垒,国有与非国有单位的壁垒,行业、部门、企业间壁垒,使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不能形成市场均衡工资率。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失灵。同时,资本、技术等市场还不完善,使资本等生产要素分配缺乏必要的市场支撑。
5、经营管理者的薪酬问题。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改革关系到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成败。目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面临工资收入偏低、分配混乱、监管不严等问题。为此,全国普遍推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问题。首先是年薪的管理权限问题。虽然全国都在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年薪制,但是年薪由谁来确定,确定的标准是什么,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制度规范及监管问题。目前对年薪的构成、职位考核原则、方法及标准等规定上仍很模糊,企业年薪的制定及实行,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对职位消费的项目和金额管理上,改革也比较落后。经营者随意签单的现象十分普遍。
6、分配方式单一,激励作用不足。分配方式单一,按生产要素分配方法少是国有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分配是以员工投入劳动时间的多少和劳动强度的大小为计算基础,而不是以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计算,分配形式单一,工资分配与岗位劳动特点严重脱节,缺乏有效的激励。其次,职工工资形式一般为月薪制和计件工资制,企业并没有根据用工形式的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工资形式,如季节工、小时工、钟点工等。同时,企业在支付这些人员的工资时,随意性比较大,没有合理的确定这些用工形式的工资标准和水平。最后,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企业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少,缺乏有效的激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