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2004年即将过去,从即将发布的经济数据中,我们也许会发现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可能会达到令人惊异的60%。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融入整个世界经济生态圈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令诸多经济学家困惑的中国经济,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国国际收支这张平衡报表切入进去,一窥究竟。
从1993—2003的中国收支概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特征:除了1998年那个特殊的年份外,中国一直持续着双顺差,这是一个另人惊异的现象。经常账户下的持续顺差不难理解,正如“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中叙述的在世界经济链条中,中国在一些环节中有着无以伦比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竞争优势正在从低端链条向中高端吃过去,而且一旦咬住决不松口。也无怪会有那么多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但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持续顺差就值得玩味了。美国持续顺差在于美国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天生就对资金有吸引力。而且,美国国内的储蓄率非常低,也需要世界人民来支持。而中国在这两点上和美国刚好相反。如果说中国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市场经济国家恐怕谁也不信,中国的储蓄率之高恐怕别的国家也望尘莫及。中国的M2/GDP为全球之最,有那么多的货币量堆在那里,却还要以那么高的代价利用外资,乐此不疲,于情理不同。那么背后隐藏的逻辑在那里?
通过中国收支概览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3年起FDI就沿着一条上升通道向上攀登,至今中国已经是连续几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吸引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国。而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的。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主要看中两点:一、中国将会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大市场是保证赚钱的基础条件。二、中国的人力资源全球无国可比,换句话说,在中国投资可以得到最高的效率。而作为中国这一方,也不遗余力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把吸引外资作为衡量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FDI连续攀升就不足为奇了。中国有句古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中国有潜在的市场,又有人力优势,而国内私人部门一直投资不足,为什么一定要把外资放进来?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在近几个世纪突飞猛进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保证,以科技和管理进步为推动力。而相对中国在制度建设、技术转化、和管理水平上用贫瘠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怎么办?只好把别人请进来,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学一学。同时,也把竞争和压力带近来,迫使中国企业快速成长。所以吸引外资的潜在收益是不能不考虑的。这些年,观察中央高层制定政策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宏观考虑后,综合收益大于综合成本就可以做。由于中国选择的是渐进式改革,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中国改革采取的策略是:用国内的积累完成基础建设,解放瓶颈、提供利益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保持改革进行、保持国内的稳定局面。因此,很多国内低效投资如国企解困都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另一方面,用外资来提供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的动力。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奥秘。
从最近的这几年的收支数据看,中国出口的数量和结构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出口金额加速上升,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充分说明经过多年的学习成长,中国企业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外资也好像意识到了,独资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种种迹象表明,过去策略的边际效应在递减,很多政策已经到了可以改变的临界点。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对外资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过去提供优惠政策是害怕外资因为政治、风险等因素不来,而时过境迁,现在阻碍外资进入的因素都已消失。中国走市场经济的路已不可逆转,市场越来越大,各种资源要素物美价廉,加之人民币有升值潜力,外资进入挡也挡不住,何苦还给别人补贴哪!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学习的末端,发展的始端。在这个关键时期,再实行对内不公的国民待遇对中国的发展极为不利,也助长了游资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气焰,干扰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所以整体上说,FDI对中国还是有宜的,但作为执行的策略: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已是弊大于利,应该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另外也应该尽量延缓外商独资化的倾向,给中国企业多一点学习和成长的缓冲时间。对于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快速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干扰,国家可以考虑减少结汇项目,让企业和个人多替国家分担汇率风险,也有助于企业的成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