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相应的,根据这些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不利于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因此,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形势下,我国如果要想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合作与竞争,就必须正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而不能刻意强调本国的特殊情况而“独善其身”。走向国际趋同的第一步,应该是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准则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做出客观分析。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例如,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或其他有关国家会计准则作进一步对比后可以发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有:
第一,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同的。在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形式;另一种是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国与法国等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其国际化。
第二,我国会计准则的涵盖面较小,规定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小,对一些新问题尚未涉及。由于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相对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埃及准则委员会(IASC),数量要少的多;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银行、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第三,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这虽然有利于避免企业舞弊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但对公允价值一概否定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并不合拍。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并购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不仅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在投资性房地产、农业、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因此,不能一概否认公允价值的使用,从而加大与国际通用准则的差距。
第四,在具体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不少差异。例如,在存货准则对采购成本的计量上,国际准则采用净价法,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又如,在现金流量表准则中,国际准则同时允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我国的正表仅允许采用直接法;对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国际准则允许在保持一贯处理的前提下可以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我国准则要求将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列为筹资活动,将收到的利息列为投资活动。这类差异在固定资产、租赁、收入、关联方披露等准则中都有体现。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也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基础和参考蓝本。从长远看来,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趋同的步伐和进程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进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及其应用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准则本身的高质量,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配套。而我国的经济环境是从二十多年前完全的计划经济转换而来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需要的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尚存在不少差距。
从会计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别,这是导致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加以制定的,所依据的经济背景也主要是以西方国际较发达的经济环境作为基础。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除了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有关问题。
此外,我国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之路决定了我国会计改革只能渐进而行。自1949年至1978年,我国一直执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开始,我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的基本取向是逐步增强市场在调节经济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这一过程,是一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逐步退出相关领域、市场调节功能逐步释放的过程。会计改革应当因循经济改革的步伐,而不是超越宏观经济环境的改革,不然会欲速则不达。所以,什么时候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什么时候中国的市场环境真正以市场法则运转了,我国会计准则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了。也就是说,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是与会计环境休戚相关的,当会计环境相对成熟了或者对会计信息形成需求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除了以上客观环境的因素以外,我国会计界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坚持我国会计的特色,这也不能不说是扩大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我国会计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将会计准则与会计原则不加区分的使用、将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将概念框架等同于基本准则等,这些因素也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产生较大的差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