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在分析企业并购财务决策、价值评估及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以竞争力财务理论为依据,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提出构建更完善的企业并购财务决策模式的基本思路。并根据我国企业及企业并购的具体特征,对新构建的并购财务模式的应用及并购整体决策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给我国企业的并购决策和实施提供更合理的指导。
随着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并购的研究的深入,并购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因素愈发备受关注。现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问题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并购的现金流以及财务效率、财务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在此基础上的决策方法,没有将并购的价值评估作为财务评价与决策的重点,也没有考虑到企业各种竞争力因素对并购绩效的综合影响,因而其财务决策缺乏全面性和战略性。
竞争力和财务的结合研究及竞争力财务理论的出现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方法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2000年郭复初教授提出了竞争财务的概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研究竞争战略条件下的资本运营,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竞争财务理论将会兴起。”之后,冯巧根在其博士论文《竞争财务论》中对“竞争财务”的概念进行了阐释,“竞争财务是围绕企业核心业务,通过发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谋求竞争优势,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项管理活动。”竞争力与财务的结合研究从动态和发展的视角开展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为研究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核心竞争力、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认为“企业战略上的成功来源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由于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对其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培育上,而对其延展性关注较少,只重视核心产品的延展性,忽视了通过企业并购实现其空间上和组织上延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没有考虑到各种竞争力因素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因素对并购后企业整体绩效的综合影响,因此,其对并购定价行为的指导远大于对并购决策行为的指导。
随着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并购的研究的深入,并购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因素愈发备受关注,核心竞争力研究与并购价值评估研究的交叉领域已经慢慢显现。基于并购行为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影响评估并购后企业的未来价值,这种全新的理念不但逐渐成为企业并购决策的指导思想,而且为传统价值评估理论在企业并购问题上指明了方向。
并购财务决策可以定义为,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一方面,并购前后企业绩效变化与核心竞争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出现,但仍缺乏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变化的变量及其依据;另一方面,对竞争力指标的研究方兴未艾,为核心竞争力指标的科学设计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预见,伴随核心竞争力指标的建立,并购前后企业绩效变化与核心竞争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必将成为企业并购决策研究的主流。在此基础上,随着价值工程、组织行为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并购财务决策研究将使得财务理论重新承担起企业并购决策主导理论的重任。
二、核心竞争力导向下企业并购财务决策模式的构建思路
构建构建核心竞争力导向下企业并购的基本财务模式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法,评价其优劣的关键原则在于,该模式既能为所有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一个基本指导,又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进行精确的决策分析的需要。以此为原则,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未来价值为导向建立修正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使其与企业未来价值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以此作为评价投资行为通过影响竞争力对企业未来价值的产生的影响的优质的中介指标,再通过回归进行投资的财务预测和决策。即抓住核心竞争力指标,首先计算一定时期内一定数量样本企业并购的整体协同效应,从中分解出不同性质的协同效应值,并明确哪些部分是由并购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引起的。其次,计算并购前后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的差值。此时可考虑建立整体协同效应与不同核心竞争力指标值的多元回归模型,若回归结果不显著,则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的选择与估值方法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性不强,需要修正用于回归的核心竞争力指标及其估值。经过不断修正指标反复测试,最终找到与并购后企业收益增长有较强相关性的核心竞争力指标并选取较优的估值方法。进而根据企业规模、所有权结构、所处行业等不同特征,将样本企业分成不同组别,通过计算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据,将同类企业的同类数据予以加权平均,对每一组别分别建立特定回归模型,代入上述加权平均后的数据,再次进行上述回归分析,得到一定时期内反映不同类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与此类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相关关系的模型参数,根据模型和参数进行此类企业的并购财务决策。
三、我国企业并购整体决策模式选择
企业并购整体决策模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是关于如何充分并合理应用并购财务决策方法,使其为实际并购决策提供最大效用的问题。在核心竞争力导向下的企业并购财务决策模式成功构建的基础上,企业并购的整体决策模式预期有两种发展的可能:一是彻底摆脱模糊决策的并购决策模式,即不再以战略管理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基础,代之以精确的并购财务决策模式。显然,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全面提升财务决策的地位,而且能为建立更加全面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创造条件。但是现阶段这类研发工作和数据库的建立对普通单个企业而言成本太高,在没有成功的实例之前由政府出面或以企业协会等形式合作试行的机会也不大。因此不宜作为当前我国并购决策模式的首选。二是财务决策与非财务决策方法并存,即一方面保留现有的以战略管理理论作为基础的模糊决策模式,另一方面在某些实力较强且并购活动较多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首先试行并购财务决策方法,并在实践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各取其长,既充分展现企业领导层及并购专家的独到战略眼光,又尽量保证并购决策的客观性,体现其技术性和精确性。在此基础上,不断磨合两种并购方法,逐步积累经验,以建立一个较为成熟的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企业并购整体决策模式。我们认为,后一种方式更适合于我国企业的现状及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
以上是我们对核心竞争力导向下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模式及其应用问题所作的初步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根据以上基本思路完成模式构建,从而为不同类型企业的并购决策和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将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我们相信,随着该项研究的深入,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决策必将成为今后企业并购决策的核心并发挥其前所未有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