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4期/合作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1/2

作者

□文/张贵堂

浏览次数

1901 次

创新思路 加快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同时也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三农”地位的日益巩固和突出,供销社在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条件越来越宽松。在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过程中,我们邯郸市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强力推进“六个三”目标。
  第一,实施三大战略
  1、实施开放办社战略。借助外力、实施开放是发展供销社的必然选择。各级供销社要面向社会,积极吸纳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或带有合作制因素的经济组织入社,把更多的农民和社会资源吸收到合作社事业中来,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带动发展。要积极向各种所有制成份和带有合作社性质的涉农组织实行组织开放。拓展和延伸供销社经营领域,加快由传统型供销社向现代型供销社的转换步伐;要面向社会广泛吸纳有志于供销社事业发展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开放。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和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使供销社尽快形成一批企业家经营队伍;要打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管理体系,实行产权开放。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改变供销社产权单一、机制老化、运转缓慢的局面。
  2、实施合作兴社战略。联合与合作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努力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载体,提高供销社的合作化程度。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当地主导产业或拳头产品为基础,组建并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广泛吸纳农民入社入股、挂靠系统内外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农村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生产规模,提高综合效益,真正使农民受益。二是以各种流通协会为服务载体,依靠优质服务实现助农增收。要大力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协会,积极吸纳系统内外同行业入会,形成联合体,努力达到延伸服务领域,扩大自身实力和影响,真正发挥其服务农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规范会员行为、协调行业纠纷的作用。通过推动合作经济组织间的联合,努力把协会办成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把各类合作组织办成连接“三农”与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
  3、实施项目强社战略。要按照省社有关安排和市政府“农业项目年”活动的要求,牢固树立“项目建设与经营服务并重”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一跑三争”(主动跑出去,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突出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型项目。通过抓龙头,抓重点,构建战略支撑点,提高综合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狠抓三项改革
  1、狠抓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人才选用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从根本上打破干部职工身份和铁饭碗,大力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能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信息库和后备干部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创造“政策搭台,能人唱戏”的良好环境,使人才发挥才能有舞台,想事干事有平台,创业奉献有机会,锻炼成长有空间。
  2、狠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改革要遵循“能够控股必须控股”的原则,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配套政策、资本、资源,创造条件,稳步推进。要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积极、稳妥地推进盐业、烟花爆竹政策性经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对于从事与“三农”有密切业务联系的农资、棉花、日用消费品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和龙头骨干企业要在理事会控股下进行改革,可以绝对控股,也可以相对控股;对于一般性企业,视其资产和经营状况可实行多种形式的改革。特别是对负资产的企业,可探索采用搁置资产,成立新公司的办法,利用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进行改革;对于边、小、微、亏基层社及其站点可实行兼并、拍卖或破产。拍卖或破产剩余的社有资产由县级联合社管理,用于为农服务。同时,对于谋划设立新机制的企业,要抓住网络建设的契机,采取租赁老企业、改造老网点的办法,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对社有资产的科学运营和监管,实现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改善社有资产结构和布局,杜绝社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收益。
  3、狠抓企业体制改革。一要大力实现“五个转变”:即要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彻底转变;要实现由国家政策性经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彻底转变;要实现由政府管理职能向企业自我管理的彻底转变;要实现大宗商品经营向服务“三农”的彻底转变;要实现大城市经营阵地向占据农村大流通阵地的彻底转变。市县两级供销社一定要围绕五个转变,落实好企业体制改革。二要加快社属企业的战略重组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集团公司和企业联合体,营造规模优势,努力把社属企业建成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重要渠道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完善经营机制,建立市、县、基三级“保障、安全、有效”的管理和运营体制;通过改组市县直属农资、棉花、再生资源和龙头骨干等企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工商、农商、商商联合经营格局。三要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市县联合社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打破行业界限集中优势资产扶持优势企业,从而构造新的经营主体。各级理事会在管理、运营本级资产上,要借鉴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成立或委托专门机构成立资产运营中心,管理、运营社有资产,保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推进三大流通
  1、推进人才流通。要认真按照“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供销社紧缺的高新技术、法律、贸易和管理人员,并制定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供销事业中去。要特别注重广泛吸收农村中的优秀经营人才领办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供销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要加快系统内部各类人才的流动,市县两级社要建立专门的人才库,将人才实施分类管理,并按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配,要开辟人才流动绿色通道,简化人事调动环节,把人才真正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成为企业建功立业的中坚。
  2、推进商品流通。面对全面开放、竞争加剧的市场格局,各级供销社要充分认识推进和扩大商品流通对供销社经济的巨大牵引力和带动作用,牢固树立“流通兴社”观念,通过加快调整流通产业经济结构,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流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流通行业的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扩大流通功能、加快流通节奏,以大流通带动大发展。一要依托大型流通载体,培育流通强势。要积极发展与全国500强企业的联合与合作项目,引进名优商品,引进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理念,形成经营和品牌优势,借外力扩大自身的流通实力。二要搞活骨干商品经营,壮大流通功能。棉花流通要实施品牌战略,叫响自己的品牌。农资流通要依托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开展总经销、总代理业务。三要继续整顿经营秩序,规范商品流通。要加大对农资、食盐、副食品、鞭炮、棉花、再生资源等重点商品的市场整顿力度。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查处系统内外假冒伪劣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问题,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从供销社渠道流入市场,维护供销社的社会声誉。
  3、推进信息流通。要充分发挥供销社上连市场、下连农民的天然优势,利用经营网络、舆论宣传、科技培训三大阵地打造农业产业和经营信息双向流通平台。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区域农村信息化网络,积极参与开发农村适用信息技术,举办信息发布会、科技信息培训班,发展“电脑农业”、“科技110”,无偿提供农业科技书籍等,向广大农民开展及时、有效、可靠的科技、政策、市场、物价等信息服务。
  第四,拓展三大网络
  1、全力拓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打造农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发展平台。要积极探索以市、县农资公司为龙头,上联大型生产厂家或农资市场,下联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和销售大户的经营体系,促进全市农资经营网络实现布局合理化、业态多样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重造新形势下供销社农资商品流通的主导地位。
  2、大力拓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打造日用消费品销售平台。以系统大中型商场为依托,以基层社为重点,以村级综合服务站为前沿,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努力扩大市、县、乡连锁超市的数量和规模。在巩固、发展、改造原有乡镇、村经营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卖点、大网络”的发展思路,在县城筹建日用消费品龙头超市和配送中心,配合加盟和直营店建设,倾力打造市、县、乡、村四级连锁经营网络。
  3、拓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络,打造城乡双向流通平台。加大农副产品市场开拓力度,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副产品流通网络,构建畅通高效、连接城乡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副产品流通经营的信息化、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注重发挥好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培育和组织我市名优土特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精包装,打入超市,培育和组织我市名优特新农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要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促进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统一。
  第五,组织三大会战
  1、组织实施基层社改造大会战。要把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服务功能,改善自身形象作为深化基层社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以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引入开放办社机制,按照“新建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通过采取职工集资、社会引资、资产开发、置换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基层门店和设施的改造与整合,彻底改变我市基层社小、弱、破的状况,使供销社的基层网络建设呈现明显改观。
  2、组织实施连锁经营大会战。要全力开展农资、家电、食盐、烟花爆竹、废旧物资的连锁经营,制定会战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通过市、县上下协调联动,掀起一场日用工业品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的高潮。
  3、组织实施农副产品进城大会战。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开拓农村市场,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要求,各级供销社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通过农产品协会、农产品市场、农民经纪人协会与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对接,掀起农产品进城高潮,着力打造10个名牌产品。即:魏县精品鸭梨、鸡泽的辣椒制品、涉县的三珍系列产品、曲周的今日系列甜玉米,小杂粮产品、邱县的棉制品、永年的精包装蔬菜、大名的烤花生、肥乡的食用菌、广平的冬枣、临漳的蟠桃。
  第六,强化三个重点
  一是强化服务三农。要培育以农产品基地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载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生产环节入手,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大力兴建以农产品基地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载体,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农产品安全性及标准化水平。通过培育支柱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和优良品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联合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生产。要抓住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区划的调整布局,大力兴办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引导农民以各种形式进入市场,把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引导农民调整、指导农民种养、帮助农民卖买的良性发展格局,提高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要以村级综合服务站为依托,进一步发挥好支农小分队、庄稼医院、社区服务站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优良籽种以及信息、科技、文化、娱乐、医疗等服务。
  二是强化大购大销。组织商品购销是供销社的基本功能,是提高效益的前提。各级供销社要继续对骨干经营商品实施重点推进、实现重点突破。
  三是强化安全稳定。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完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对安全工作实行一岗双责,消除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全系统经营、生产的安全。■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58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