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4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1/2

作者

□文/成金(王景) 余光英

浏览次数

2076 次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升级
  提要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举进入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这些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本文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出发,分别剖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产业升级的涵义
所谓产业升级,又称为产业的高度化,主要指一国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过程中所达到的阶段和层次,即产业由低技术水平和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状态转变的过程,它是资源在各产业之间以及相同产业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产品之间流动的结果。
  产业升级的典型形态有这么几种:1、国民经济中劳动力结构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到达一定水平之后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2、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升级。以制造业为例,至少包括三大变化趋势:(1)重化工业化,指在工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比例持续上升,并占绝对的份额;(2)高加工度化,指以原材料为重心的工业发展转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发展,加工过程延续,产业链拉长,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相对下降,工业的附加价值主要来自于对原材料的不断的精细加工和灵巧的组装;(3)生产要素密集化,指产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结构发生革命性变革,呈现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发展变化态势。3、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如电视机产业中的企业在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方向导向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向着“超大、超薄、超轻、高清晰度”方向发展。4、同一产业内部的企业,在竞争原则规范下,积极主动地转产,生产市场需要的商品或者退出某些产品的生产,或者进行资产重组,通过兼并、接管、破产、倒闭等方法,寻求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1、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首先,从外商投资产业分布来看,外商对我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制造业的外商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60%以上。第二、第三产业外商投资合计所占比重达到98%。在外商投资的推动下,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已由1979年的68.8%上升到了2002年的84.6%,产业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次,在工业内部,外资工业高度集中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工业。外资工业占我国以工业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包括轻、重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目前已接近1/3,占加工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3,而占原料工业的这两个比重只有10%左右。这使外资工业的迅速发展更多地推动了我国加工工业的扩张,加快了我国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进程。
  2、对产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产业升级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FDI主要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外溢效应两个方面来推动我国的产业技术升级。
  首先,在汽车、家电等IT领域,外商投资企业或直接转让了技术,或促进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使我国这些行业的技术和工艺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如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使用溴化锂做冷媒制造出了世界先进的无污染大型吸收式制冷机,解决了原企业高腐蚀、冷量衰减和产品寿命短三大技术难题。除了转让先进生产设备等“硬技术”外,外商投资还带来了诸如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和管理模式等“软技术”。如我国迅达公司,在其合资运营期间,瑞士迅达公司向我国迅达电梯公司传授了制造资源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三大管理技术,使我国迅达公司实现了企业运营全程自动化管理,产品质量获得了国际认证。
  其次,外商通过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带来了一些间接的积极影响。(1)关联效应。包括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一般认为,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对东道国产业技术扩散和技术升级更为重要。据对500强在天津投资项目的不完全统计,为其配套的企业达1330家,其中仅为康托罗拉配套的企业就达400多家。(2)示范和模仿。外国公司的进入可以展示它的先进的产品、工艺、管理方式,使当地企业了解和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如我国的一些传统纺织企业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了新的设计理念、新的高技术含量的工业面料和其他中间投人物、新的产品和市场、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渠道,从而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3)人力资源。外商投资在我国的技术转让和研发活动还产生了一些间接效应,包括人员培训、人才流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经验及竞争刺激等。这些间接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创新体系的完善以及技术和人才市场的成熟发展。
  3、对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总体来说水平还很低,相当程度上存在着“散、乱、差”的现象。“散”就是规模不经济,同一个行业中存在过多的小企业,生产能力过于分散。“乱”是指市场集中低,缺乏占有市场较大份额的名牌企业,而且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程度低。“差”是指竞争能力差,很多行业缺乏形成规模经济的企业,并且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开发能力,从而阻碍了产业升级的进程。而外商投资则对于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和整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产业升级。首先,外商投资带来的竞争效应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散、乱、差”问题的解决,外商在我国投资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在我国销售,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相关市场。尽管如此,外商投资对于我国产业升级还是利大于弊。因为外企为我国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迫使我国企业自觉地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等。其次,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在许多行业出现了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普遍比较高,具有综合的竞争优势:雄厚的资金、强大的研发能力、规模经济的优势、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等,而采取的企业收购和兼并的投资方式,使得国内的一些经营效率相对差的企业被收购和兼并,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又不能及时改善其经营状况的中、小型企业则被淘汰出局。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1、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尽管外商投资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演进的过程中,加之改革开放前相当长的时期内片面推行工业化战略,导致工业部门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比,原本就具有较高的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水平,外资集中投向工业领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性偏差。在工业内部,外商投资一方面加快了我国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进程,一方面也助长了我国消费品工业的过度扩张和工业部门的重复建设。
  2、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局限性。利用外资过程中毕竟存在着“利益错位”。外商并不具有转让技术的天然动机,他们的技术转让安排要服从于其全球战略,不可能转让过多的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另外,我国自身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有限。我国引进技术后的在开发和创新投入一直很低,日本和韩国用于技术引进和国内消化吸收的投入资金的比例约为1:3,而我国一直不足1:6,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商投资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的效果。
  从外商直接投资方式来看,企业一般可以分为外资企业、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看,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35.77%上升到2002年的60.15%,合资经营企业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43.08%下降到2002年的28.42%,合作经营企业所占比重则从1997年的19.73%下降为2002年的9.59%。而外资企业则采取的是独立经营,完全以一个新竞争者姿态进人我国市场,我国企业一般无法从中获得和享用外商拥有的先进技术,外资企业对于我国的产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没有合资经营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方式所起的作用那么明显,随着外资企业所占比率的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所起的作用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3、资本回流对产业升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虽然可以利用国外的资金来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但是也存在着资本回流的问题。可以看到,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确实增加了我国税收,促进了我国资金积累,据统计,从1990年至今我国直接利用外资企业创造的税收就高达数十亿美元,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外商在我国投资经营,投入的资金大部分是外部资金,据美国政府的统计,美国公司在发展我国制造业投入的自有资金仅为公司对外投资资金的15%~20%,大部分资金主要在东道国的金融市场筹集,这样外企实际从本国带来的资金就大大减少了。另外,这些公司除向股东发放红利外,所获得的相当一部分利润是要汇回国内的,其中也有一部分则作为再投资,而利润再投资也被记入了外商对我国的投资总额中了,因此,虽然从投资总额上看似乎是增加了,但实际国外的企业并没有投新的资金。我国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又大,所以国外的一些公司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用获得的利润作为再投资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因此新投入的资金相对很少,那么外国公司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资金的作用就相对减弱了,这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局限性的一方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50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