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4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1/2

作者

□文/齐 磊 吴 茜

浏览次数

5288 次

从规模经济理论看中小银行发展
  规模经济的概念,在中国经济界普及开后,其实践热潮一直就未曾消退。规模经济似乎成为经济发展的理所当然的有效模式。银行作为一个从事货币经营的组织,在“一体化”和“自由化”为主旋律的金融改革的进程中,难免也卷入这场热潮中。银行已从传统定义上的从事货币存贷业务的货币机构向集中化、全方位方向发展,全球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盛行兼并之风、实行强强联手“做大做强”,规模(包括资本、总资产、业务范围等)越来越大。一方面,银行规模大,可以使其在享受规模经济和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增强其在国内外银行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银行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出现规模不经济,还可能导致垄断和整个银行体系效率的下降,并与其他社会利益相冲突,给国民经济带来负效应,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因此笔者并不否认全能性综合大银行是国际金融发展与深化的趋势,但同样不可否认,在特定时代,中小银行也有其特定存在的价值。网络对于传统交易成本与组织边界的突破,也使单纯规模比较失去意义。本文从论述规模经济理论角度出发,提出发展中小银行是完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的有力措施。
  一、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市场绩效的台柱之一。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技术的条件下,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二、银行是不是越大越好
  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单纯从规模经济的理论上分析,银行的经营规模似乎越大越好。这是因为银行规模大了,其信誉能力增强,就越有可能吸收更多的资金,就越有条件对资金需求者进行选择,将资金投放于最有效益的行业或地区,以获得利润最大化。其次,银行借贷资金的单位成本和单位收益在一定时期、一定业务品种范围内具有相对固定性。因此,银行的规模越大,用于每单位资金的总成本就越低,所获利润就越高,就越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那么,银行规模是否真的和成本收益绝对成正比呢?这一方面以Berger最为权威,他认为规模并不能算作银行盈利的充分条件。一味大规模的追求会导致市场的垄断,大银行借助市场垄断可以提升银行利润,却无助于提升银行效率与社会效率。银行是依赖公众信心而生存的,为了占据有力竞争地位,保有市场份额和资金来源,重视规模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银行与其他微观主体一样,其经营必须遵循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原则;只有保持适度规模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表1)
  规模经济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其降低单位成本的效应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固定成本一旦离开这个范围,其成本临界点是会发生改变的。规模的设置应以达到最佳盈利点为目标。规模过大,会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反而不利于经营。影响银行规模大小的并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因素,还要取决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具体说,银行规模必须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银行却遍地开花,不仅形不成规模效益,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分析一个理论的发展性时,要结合实践情况。在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从定量指标中,已经形成了横贯全国的巨大规模的银行体系。但规模经济并不是只强调的是规模的扩大,而更重要的强调带来的效益。我国国有银行的垄断已经造成了规模不经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成本及利益约束,导致单位运营成本上升,单位收益下降。(表2)
  三、银行并购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前面分析了规模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可以得出发展中小型银行是正确的选择。但是现阶段,国际银行界掀起了一股合并浪潮,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乃史说罕见。这似乎表明,在现代金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条件下,发展超大规模的商业银行是一种趋势。那我们发展中小型银行是不是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呢?Berger等人认为并购有助于中小银行发展,通过并购形成的大银行机构不愿意或不能够对客户提供足够服务,引起客户不满,为获得满意服务他们不得不寻找新银行,这种行为为新银行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大银行对小银行、总部在外地的银行对当地社区银行涉及所有权变更得并购,更容易减少对当地中小企业和重视个性化服务客户的服务。任何银行都是从小银行变为大银行的,因此银行并购并没有阻碍中小银行进入市场。
  四、中小银行的作用
  现阶段中小企业正迅猛增长,中小银行作为致力于发展中小企业的后备力量,虽不能说是唯一的资金提供者,但可以称得上是重要的资金发展途径。而且银行是国家众多行业中特殊一个组织,银行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其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中小银行有助于银行业稳健发展,一旦某个银行机构的资产价格发生贬损以至不能保持正常的流动性头寸,则单个银行或局部的金融困难很快便因信息不对称演变成为全局性系统性动荡。但是如果能够在规模结构与市场集中程度方面有良好设计,防范银行风险传播、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是完全可能的。银行结构分为单链式和复合式结构。在单链式结构中,各个银行分别在其他银行的一家进行存款,而且只能是一家。在这样的银行体系下,一环扣一环的银行结构很容易产生银行挤兑的现象。而在复合式结构下,由于存款都分散在其他各家银行中,所以这种银行体系的灵活性很大,能够有效降低发生金融冲击的概率。复合式结构要求银行体系不能过于垄断和集中,要有相当数量不同类型中小银行存在才能实现这种结构的运行。
  从规模经济理论学说,我们发现了中小银行生存的合理性。现阶段,无论从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可以看到,中小银行的研究和关注是非常少的。一个健全的银行体系必须是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同时并存。一个国家若是只有大银行,不利于形成高效率的银行业,最终影响资源的有效分配。所以,研究中小银行的特殊功能和发展是改革中国集中度过高银行体系的理论前提。■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4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