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5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1/2

作者

□文/袁 静

浏览次数

2190 次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强位弱势”。由于民营企业的“强位”地位,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也由于民营企业的“弱势”状况,要求政府从战略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制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需以资金充足作为前提条件,资金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当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时,融资便迫在眉睫。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民营经济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除极少数属于大型企业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从政策环境来看,由于不同时期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不同,从而导致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也有不同。在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始标志的萌芽时期,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允许发展,但不提倡,不公开宣传”。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后,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即“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1992年提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论断,这对于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六大后,民营经济的政策步入成熟时期。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理论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尚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屡见不鲜。
  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面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面没有这些信息或者后者拥有的信息没有前者多,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商业银行给经营失败的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或拒绝给有困难但能成功的企业提供资金。“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不按照与商业银行的协议或对商业银行的承诺使用资金或者在有能力偿还银行信贷的情况下不偿还银行债务的风险。
  2、金融抑制理论。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停滞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金融抑制主要发生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在落后的经济中推行金融抑制政策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支持它的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在这些国家中,金融抑制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资金价格扭曲;结构单一;市场分割。
  3、金融缺口理论。金融缺口是指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从20世纪30年代起,企业发展中金融缺口即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有:自有资本缺口;资本市场的缺口;风险投资的缺口。
  三、我国民营经济融资环境的现状
  一项有关民营企业融资的调查表明,大约8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一般的或主要的制约因素。大约40%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主要制约因素,仅次于市场需求疲软。抽样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其家庭提供的。就追加投资(创业之后)而言,抽样企业继续几乎完全依靠内部渠道。外部股权,包括公众股权以及公众债权市场所起的作用不大。在银行贷款方面,抽样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在过去5年中至少申请过一次贷款,并且成功率为4%。通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现象。近几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另外,对于民营企业,银行普遍要求抵押担保或者其他企业担保,加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人,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中处于不利地位。
  2、长期投资缺乏。如果说民营企业从资金市场上筹集的流动资金非常少的话,民营企业能够从资金市场上筹措的固定资产投资就更是微乎其微。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长期投资,银行固定资产贷款所需要的手续更加繁琐,要求更加苛刻。
  3、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筹资。一是上市公司要求企业改制为规范化的股份公司,而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经验式的管理,即使经过改制,其形式也往往不够规范。二是不少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报表不规范,不愿意公布真实的财务状况。这就不符合企业上市的要求。
  4、非正规渠道融资十分普遍。既然无法从正规渠道融通资金,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达到地区,非正规金融活动就十分普遍。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民间借贷、拖欠货款、私募资本等。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1、制度障碍。首先是信用制度的障碍。一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起点很低,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信贷抵押,抗风险能力不足,因此信用等级不高。二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己的信用,表现为政府信用。大部分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管理经营粗放,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使银行贷款不敢轻易出手。其次是法律制度的障碍。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主体,因此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建立在这些大企业的权利义务基础上的,中小企业的权利义务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2、金融抑制。如果从金融深化的标准即资金培植的有效性来看,我国的市场化金融仍明显滞后,总体上仍处于抑制状态之中,而这又是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深刻根源。一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实际利率差别造成资金价格的扭曲。国家对利率进行控制,使得国有企业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同等条件下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在正常利率下就很难获得资金。二是金融结构单一。从市场的服务层次结构看,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缺乏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组织。三是金融信用工具少,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要。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金融手段创新不足等方面。四是存在着明显的资金市场分割,也就是金融市场存在着“二元”机构,国有银行和直接融资的企业上市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却未被给予平等的进入条件,民间高利贷款成为民营经济资金的重要来源,高利率既不规范,又增加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
  四、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总体思路,要遵循经济与金融“双赢”原则、增加有效供给与提高有效需求并举原则和多部门与多政策协调配合原则。具体的做法:
  1、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充分用好主板市场,改革直接融资体系,在其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使直接融资市场的各个组成机构本身也实行市场化和多元化;积极把握好二板市场,给那些资本金规模达不到主板市场要求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开辟渠道;搞好债券融资,启动和发展债券市场;开辟香港二板市场融资和境外融资新渠道。
  2、尽快完善金融体系。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充分运用风险资金,建立民营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资金推出创造条件。
  3、加快融资品种创新。积极推进贷款品种创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买方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保理业务等新的贷款品种;大力发展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业务和典当融资业务;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打破银行与企业的“胶着”状态;加大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金融有效供给的能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培养优秀的债务人。■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74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