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2003年以来出现的投资过热,引起各方的关注,以至中央不得不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来为之降温。投资增长快、增幅高,自然会对拉动经济增长作出较大贡献。但如果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引起能源、原材料和运力紧张价格上涨等问题,将有可能使良好的发展势头出现逆转。因此,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是化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根本之策。
一、我国目前投资结构状况分析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把工业化和转变增长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然而,目前投资结构正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长80%到1倍以上。2004年1-4月,这些行业的投资同比又增长35%-93%。与此相反,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投资却增长缓慢。如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导产业,投资的80%是来自外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经济投资各占10%。一些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产业,如大型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中医药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等,投资增长也非常难。第一产业投资仅增长1.6%,这与中央一再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要求是很不相称的。
总体而言,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产业投资增长过猛,而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投资增长缓慢。这种趋势说明,我们正在回到粗放型增长的老路上。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高端产品则主要依赖进口,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就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也必将延缓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将粗放型增长转为集约型增长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造成粗放式投资结构的原因
一是受技术瓶颈的制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等战略性产业,而这些产业由于缺乏技术资源,投资很难增长上去。技术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突出瓶颈。而形成技术瓶颈的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投入的动力。据统计,2003年全国大中型企业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仅占30%,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5%。这样低比重的参与技术进步,是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的。
二是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这些年以改善居民住房和出行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住宅业、汽车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这是正常的必然的结果。但是若不对这种排浪式消费热潮进行合理地引导,任由钢铁、汽车等高消耗产业的发展,就会造成能源、原材料和运力供应的严重短缺。这将引起国内及全球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是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都无法承受的。
三是政府职能的错位。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要运用各项经济政策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责之所在。而在我国,政府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位”、“越位”现象。政府要么就像封建家长一样“大包大揽”,将所有职权集于一身,无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要么就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建设项目,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迅速提升其政绩。这种错误的定位大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投资结构的途径分析
基于对投资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危害的清醒认识,调整投资结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种调整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进行,以市场为导向,对投资主体加强调节和引导,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通过这些措施使调整后的投资结构适应经济的发展。
(一)提高投资的科技含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建设速度。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增加技术开发投入来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压力;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大型装备制造业和运输装备制造业的健全和完善;要促进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的进步,尽快发展包括除化石能源和大型水力发电之外的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可持续使用的新能源产业。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来达到技术进步之目的,并且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来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
(二)调整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协调三次产业的相互关系。首先,加大第一产业投资,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应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及外资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以改变我国农业投资收益率过低的现状,形成农业投资收益的良性循环。其次,降低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的投资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应在适当减少对第二产业投入的同时,将高新技术嫁接于支柱产业,促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高度化,使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避免结构性过剩现象的再度发生。再次,向非国有经济开放第三产业,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资主体结构的多元化,同时调整内部投资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信息导向功能。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国内企业的发展,支持薄弱环节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要通过强有力的经济杠杆,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企业资金和银行贷款的投向。运用法律手段对土地等稀缺资源实施保护。政府不是要代替企业的投资行为,不是要扭曲市场价格的信号,而是要发挥好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能,确保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增长的目标。
(四)加强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大批高素质人才。由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长期不足,目前人力资本供不应求,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因而应适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重点增加教育和科技研发投资。并在适当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优化其内部投资结构,通过调整专业分布来实现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的高收益率。
由此可见,要促进我国投资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就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信息为纽带,以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导向,在协调三次产业关系的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联合作用,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