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7期/经营管理/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2/1

作者

□文/王庆波

浏览次数

1311 次

推行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中的若干矛盾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开发能力及经营水平的过程。而选择满足自己业务需要的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和深度,成为现阶段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大方式。本文仅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的基础上,对推行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中的若干矛盾作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特点
  中小企业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规模较小。它的业务范围和产品复杂度远比大中型企业简单。由此带来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管理简单。因为业务简单,人财物有限,不必要也不可能把几个事情截然分开,设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规则和管理归属关系。第二个特点就是资金有限。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小企业,不可能花费太多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要求所购买的信息化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第三个特点就是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各方面人员对现代管理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多。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并留住这一领域的人才;而另一方面,一般企业也不希望有大量的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员工。最后,各个中小企业之间由于经营内容、经营风格,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对软件的要求差别很大。在此基础上,操作简单灵活、价格低和售前售后服务一体化,就成为向中小企业提供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特征。
  二、推行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中的若干矛盾
  (一)通用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管理软件生产商,面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不可能针对特定的用户进行专门开发,这样成本太高。一般有两种选择:或者进行模块化开发,或者做一体化设计,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所谓一体化,即在一套软件中涵盖企业进、销、存、财务等核心业务,集成企业的物流和财流。它结束了物流信息与财务信息长期割裂的状态,保证了决策依据的全面性、可靠性。而模块化软件要求企业业务流程划分非常明确,不同业务由不同人员专门负责,不适应中小企业管理简单的特点。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不足以支持对模块组合、维护的复杂操作。因此,面对中小企业的软件开发商应该走一体化开发的道路。
  然而,各企业之间的行业特点、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又有很大区别。比如有的行业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国家规定不一样,因此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也有所差异;医药、食品企业的采购单据上要求填入货品批次以确定产品保质期,有的企业就不需要;销售时有的企业先开发票后出库,有的先出库后开发票……各种情况不一而足。而通用管理软件只能提供一般、常见的模式。这就造成了通用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合理的。有人也许认为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是由其管理不科学、流程不规范造成的。这要做具体分析。不否认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混乱,存在着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缺乏等状态。但这样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生存,进而提出发展的需求——使用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对于大多数有软件需求的企业,尽管在管理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其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说明了其管理模式是基本合理的。不能不认真分析企业需求就简单认定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动辄要用先进的软件管理模式去改造中小企业,从而错误解决软件刚性与企业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
  (二)软件低价格与多功能的矛盾。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缺乏资金的问题,运作资本通常只能支付一般生产中的技术活动,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上,而用于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和技术变革上的就不够了。随着全球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技术需求变得日益复杂,资金上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现在高昂的管理软件价格。
  软件厂商方面,面对广大中小企业客户,要想产品有销路,不能把产品定价太高。这就要求降低生产成本。要把进货、库存、销售、财务等各方面功能集成在一套软件中,又要根据各企业间差别巨大的特点,开发尽可能丰富产品线,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也就是说,软件功能方面要求较高。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低价格和多功能之间的矛盾。
  (三)售后服务方面软件厂商、经销商与客户的矛盾。对于管理软件的销售和实施,售后支持和服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为数巨大的中小企业用户,有一个能够深入到市场各个细分层面且能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服务渠道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主要有两类销售渠道:软件销售商(如软件店)和硬件经销商。选择硬件经销商便于为客户实施一条龙服务。因为企业想上一套管理软件,一般要先买计算机,经销商就可以从选机器到布线到上软件整个为企业做好。但这时出现一个问题,软件经销商经营很多种软件,不可能对每款产品都熟悉;硬件经销商更不懂管理软件。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由于技术水平所限经常遇到问题,这时该找谁?找厂家?厂家对上万家中小企业客户肯定难以顾及,另外很多IT厂商尤其是国内IT厂商依然重产品轻服务。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出现客户有问题,经销商推给厂家,厂家又推回经销商,相互扯皮的现象。
  究其原因,表面是经销商技术水平不高或厂商服务能力有限。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客户对服务,尤其是软件这样的无形产品的服务的“有偿”观念似乎难以接受。从而造成厂家和经销商不愿花费巨大成本对客户进行售后服务。中小企业用户对服务的强烈需求与软件提供商、经销商服务成本的巨大压力,已成为管理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巨大矛盾。
  三、各矛盾的解决措施
  (一)对通用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措施
  1、开发出尽可能丰富的产品线,争取产品线中的某一产品能大体符合某一企业的需求。比如,厂商可以设计几大系列:财务管理系列、生产管理系列、进销存(采购、销售、库存)系列,每一系列中又分为高中低三档产品,再辅以高端的综合化管理软件和某些特殊行业的专门软件,如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服装业等,基本可以满足不同企业需求的软件。
  2、对一些较多企业要求变通的地方,软件应该提供选择不同模式、修改模式的功能。比如采购单,食品企业和服装企业对界面的要求肯定不一样,这就要求软件使用户可以修改单据界面,以适应企业需要。
  3、具有较强信息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采用使用者自建系统EUS,又称为最终用户开发。该系统的运行只要求极少技术专家的支持,在一些情况下,系统甚至不要求技术专家的支持。它主要是强调面向系统最终用户,企业自主地进行硬件基础配置、自主地进行相关软件开发,以适应企业中各种小而繁杂多变的项目需求,这种需求是在大的信息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利用使用者自建系统,使得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对软件价格与功能矛盾的解决措施。企业方面,要分析自身的需求。应该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合适的产品。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市场转换快,业务繁杂,但实力较弱,人员配备不全。可以先上一套低端产品,促进业务发展,但不对流程管得太死,另一方面占用资金少,操作简单。所选软件功能过于强大,会造成大材小用,造成功能闲置和浪费,而且大大增加了软件本身的投入和维护成本。但如果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一定规模,开始实施规模化经营,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各部门、分公司之间的协调更显重要。这时就需要分行业的标准化的企业级集成管理软件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的产品的业务覆盖面广,流程又很细化,有利于具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管理。若应用一套低端产品,有的业务用软件,有的业务用手工,不但起不到全面控制、简化管理的效果,还会增加成本、制造混乱。另外高端产品的安全性比较好。企业的业务数据,特别是销售数据和存货数据对企业有关键作用,选择一套安全性能好的高端产品物有所值。软件厂商方面,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注意降低成本,开发费用较低的信息化系统,突破中小企业的成本约束。比如,可以不选用Oracle、SqlServer等高端的数据库,而选择容量低但价格便宜的Sybase甚至Access等产品。
随着企业客户从起步阶段到逐步发展对管理软件的不同需求,软件厂商应该完善产品的升级机制。这样企业起步阶段时购买低端产品不用一次投入过多的资金,到达一定发展阶段后通过产品升级又可以满足企业更高的需求。这要求同一品线的各种软件基于统一的开发平台,遵循统一的模块架构,和一致的用户界面,使用户的升级和日后使用操作简便。
  (三)对售后服务方面矛盾的解决措施。IT厂商们在重视并加强售后服务的同时,要逐渐将有偿服务的概念灌输给用户。这样才能逐渐达成良好合作,而不至于因服务质量或服务的“有偿”而互相埋怨,一拍两散。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进销商的培训,从底层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厂家定期组织经销商进行培训。经销商有利可图就会热情于售后服务。客户有问题事先找经销商,经销商解决不了返到各区域的分公司或办事处,若还不行再转交总公司技术部。售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各企业通常有紧密的业务往来,只有使现有客户满意,更多的潜在客户才会去购买你的软件。■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31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