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7期/以人为本/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2/1

作者

□文/陈大勇 汲厚凯

浏览次数

2022 次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转型期,其根本内容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迈进,范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思想和活动的各个领域变革的多方面进程,其中思想观念的变革,在青年学生的头脑中引起的震动较大,需要高校在思想上对其引导。
  一、中国转型社会的特殊性与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
  “中国社会正处于整体转型过程,是全方位的社会转型”。从社会生活结构看,社会转型可以说是从匮乏性社会向发展性社会的跃迁;从社会的经济类型看,社会转型可以说是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跨进;从社会文化演进看,社会转型可以说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向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进行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加紧和平演变的压力下进行的。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争取早日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又要注意不要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更要有其丰富性和复杂性。
  总体说来,中国转型期社会既有农业社会的特征、工业社会的特征,又带有信息社会全球化的特征,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经济上,农耕经济、大工业经济、信息产业经济并存;二是思想上,保守意识、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并存;三是文化上,民族的、世界的、东方的、西方的并存。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碰撞,价值多元化的冲突,进而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也波及到了青年学生。他们在大学期间,既要经历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又要经历心理上的成熟;既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又要承受将来就业的压力;既要承受由于地区经济差异造成的思想观念上的碰撞,又要承受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多元化的冲击,所以这些知识上相对的强势群体在社会转型期却成了思想上的相对弱势群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上消极文化负面影响不能正确认识,民族意识淡薄,对民族振兴不过问,不关心;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整日浑浑噩噩,缺乏创造力,毕业以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却又逃避现实;还有极少数对中国社会发展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重享受轻奋斗,要么沉迷于灯红酒绿,要么沉迷于网吧,甚至放弃学业,轻生自杀。凡此种种,虽是极少数却提醒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路。只有把青年学生打造成思想上的强势群体,才能使中国顺利完成社会转型,以完成社会主义社会新一轮的发展。
  二、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侧重点
  确立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侧重方向极为重要,是确保在现有教育资源下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针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今后社会的发展方向,综合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放在以下几点:
  1、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人格。一方面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群众为本位的,中国人是一种“依存的自我”是“依存者”。自我文化意识长期偏落,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不仅没有改变这种文化传统,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这种文化传统,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主体感丧失,人们普遍缺少独立的人格特征,但是这种状况的人却适应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长期以来,“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为目标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没有着重强调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人格,“重规范,轻人格”。而转型期后的中国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自主经济要求发挥一切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社会文化又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必然有不同的价值体系相互影响,缺乏独立人格的人无法自主的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所以缺乏独立人格的青年学生一旦脱离引导其思想的母体学校,就会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另一方面,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现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于每一个学生,学生就是在“我”与老师、“我”与家长、“我”与学校、“我”与社会中认识我、建设我,这时的“我”就不是孤立的我,而是一个独立的我在成长。学生完全可能发现:老师、专家或其他人士说的都有对,也有错。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变成一个判断主体,然后决定取舍或动手改造,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塑造一个能融入社会、能够解决自己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人。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对传统教育进行选择、改造,创新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自主思维能力,从而塑造其独立人格。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今世界教育已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在工业化时代,教学方式的显著特征是重传授,这种“我传授你接受”的方式,注重同口径、同规格、标准化,如同生产上复制产品那样“生产”学生。这种方式现已落后,因为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更何况知识经济时代涌现的知识是任何人都无法靠头脑容下的。获得成功,无疑非常需要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为此,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发达国家,都已发生或将要发生浩浩荡荡的教育转型,新的学习方式将波及各行各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毫无疑问要主动变革。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任务很多,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德育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采用探研式教学法,鼓励大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探索,培养批判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尊重他们所提出的新见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克服“填鸭式”、“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思维。在“两课”教学中要积极采用案例分析、模拟企业战略策略、模拟谈判、模拟法庭、模拟就业面试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能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重挑战,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这种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必然要求大学生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奋斗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也应该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能做到拼搏奋斗、锐智进取、继往开来。这是时代的重任,也是历史的传承。
  在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既要从提高责任意识的内外因素入手,同时基于大学生正处在学习、塑造阶段的特点,也要从思想教育、导向等方面着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认识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及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树立崇高思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强化大学生的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两课”主渠道和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把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和成才的动力,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他们珍惜光阴、刻苦学习,努力多掌握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增加他们道德使命感。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向、德才兼备的人。根据青年学生个性的特点,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要学会共事和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是非,明确所提出的责任;要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当不同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顾全大局、先公后私,自觉地使人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通过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来换取自己的应得之利。
  4、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转型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统计,过去十几年,去海外留学的大陆学生将近40万人,只有13万人回国。人才外流现象极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其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在民族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强化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缺少这种实践,没有感受到失去国家主权,受人奴役的痛苦,因而缺乏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其二,最近几年,随着西方国家与我国经济、学术、教育、科技和其他交往的日益频繁,西方的影响在国内城乡,特别是青年人中逐渐增强。而国外亲戚或留学生为其家人带来的各种经济上的好处,更加强了西方社会对中国普通家庭的吸引力。由此,不仅学生和青年科技人员希望出国镀金和淘金,家长更热衷于让自己的儿女出国留洋,使得国内掀起了一阵阵的出国热潮。大学生出国并非不好,但他们学业有成后,如果不报效祖国,势必造成我国人才的严重流失和教育投资的巨大浪费。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独立性日渐遭到削弱,经济上的优势衍生出文化上的优势,经济上的强权衍生出文化上的强权。西方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肆推行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信息的屏蔽能力较差,已经越来越难以控制信息的发布和流动。面对西方媒体的强大攻势和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有些人妄自菲薄,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爱国意识受到冲击;有的人甚至崇拜西方的价值观,成为“西方”的俘虏,爱国主义观念在无形之中丧失殆尽。因此,越是经济全球化,越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6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