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
不管住在城里还是乡下,我们每个人对农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国农村能否持续发展,农民收入能否普遍提高,是我们一直关心的话题。今天,如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的挑战,如何解决好我国农村众多小生产者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着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这些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难以解决的。
前不久,记者在河北省采访中看到,那里许多农民已经不用再发愁生产什么产品呀和怎么样把产品卖个好价钱了。那么,他们靠的是什么呢?A金秋时节,第五届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交易会在河北廊坊召开,在展览会上,人们看到许多农副产品是由各级供销社经营的,京东板栗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们的板栗,糖炒板栗和板栗加工的栗源食品。板栗每年的生产量在2万吨左右,供销社的经营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在这次展览会上,遵化市供销社与客商共签订了58吨的板栗销售合同,别小看这些合同,在他们背后,联系着燕山山脉千千万万个栗农。展销人员告诉记者说,围绕着京东板栗的生产与销售,曾经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遵化市马兰峪乡历史上盛产板栗,板栗是当地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但是,长期以来,出售板栗就成为了栗农的一块心病,价格忽高忽低,人们常常是等来等去,最后赶了个最低价,有时还窝在了手里。峪河东村农民蒋英俊是马兰峪的栗子种植大户,提起当年卖栗子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头趟上遵化,说是七块钱,到那儿后给了六块五,我就回来了。第二天到普店,给了个六块,我一生气又回来了。过了两天我们又上马安桥了,那栗子价就往下跌,栗子也不是色儿了,最后卖了五块五,还少卖钱了。”
就在一家一户的农民为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而焦急的时候,另一方面,有着经营优势的供销社,也在为自身的发展焦虑。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仍然墨守着化肥、棉花等老三样,供销社的经营陷入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并使供销社发展壮大,成为摆在供销社面前的一大问题。
理事会主任刘伯芳说:“长期在计划经济下的供销合作社,它的组织体制、经济结构、经营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严重的不相适应,他和农民的关系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农民致富奔小康所需的农产品市场问题、农业科技进步问题、农产品加工增值问题,这些,供销社基本上不参与。所以,对农业产业化帮不上忙,对农民增收帮不上忙。”
为了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河北省供销社以创办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用供销社的经营优势,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为农民搭起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省社确立的改革思路下,1997年马兰峪供销社决定开发和利用2500吨冷库,吸收栗农入股,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利用自己的经销优势,为农民代理销售板栗,解决一家一户栗农贮藏难、销售难的问题。
“去年八块多,将近九块,今年订的是六块八,跟去年比心里还有点不平衡,尽量地能往上调点。”板栗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主要经营决策要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马兰峪,记者正好赶上专业合作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商议今年的板栗收购底价。“按说这个价格它是来自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现在国内市场它都在六七块钱这个范围之间,咱们订的六块八,我想也差不多。”合作社规定,每年板栗收购前,由板栗专业合作社订出当年板栗收购保底价,如果后期市场价格上涨,专业社按最高收购价与保底价的差价部分的50%付给社员;如果下跌,则依然按保底价支付。这样,就使社员避免了由于价格不稳和下跌给栗农造成的损失。社员说:“加入专业合作社以后,就跟吃上了定心丸一样。”蒋英俊老汉感慨地说:“不入社只能卖到七块五,这一入社我们能卖到九块,多卖四千五百块钱”。记者问,今年卖栗收入多少钱?蒋老汉说:“我一共卖了两万七。”
价格有了保障,贮存销售不成问题,马兰峪农民开始放心地种栗子了。蒋老汉原来有8百棵栗树,到今年已增加到了1500棵。现在整个马兰峪种植的栗树,已经从原来的2万多棵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万棵。
马兰峪供销社主任王松说:“现在我们在珠海、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建立了72B在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河北省供销社还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带农户,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一体化。
在廊坊市香河县,我们看到了京香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龙头企业。廊坊市香河县供销社主任彰井钟说:“我们县老百姓有养猪的习惯,就是一家一户养猪。当时主要是猪的品种不行,老百姓养的全是脂肪猪,膘比较厚,不受欢迎,老百姓养猪卖还得赔钱。”针对这种情况,香河县供销社决定,围绕养猪这个产业兴办龙头企业,先后建立了3个养猪场,引进了肉质好、脂肪低的优质种猪繁育仔猪,提供给养猪户。此外,还建起了饲料厂和屠宰场,并与北京食品公司签订了每年4万头商品猪的保护价购销合同,为农民提供全程化、一条龙服务。香河县渠口村村民周静说:“跟他们签订了合同养猪,他们管料、管猪崽、管防疫、管销售,这几块他们都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缴猪的时候比市场上要高四五角钱,一头猪可以多赚一百多块钱”。
京香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又先后组建了1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又带动了1500多个养猪专业户。几年来,为农户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尤其是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也使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刘伯芳主任说:“兴办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改变了过去供销社同农民单纯做买卖的单纯买卖关系,我们专业合作社实现利润以后,一部分按股分红,一部分按交易量向农民返还。这样,农民不仅得到了生产过程当C在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过程当中,供销社还坚持科技兴农,科教兴社的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产业的指导,带领农民进入市场。
在灵寿县谭庄乡的烟叶地里,记者看到,烟叶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正在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一个从叶子上看,叶子必须变成黄绿色,再一个从脉线上看,主脉要求变白”。
灵寿县种植烟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以往烟农们是自发种植,缺少技术信息,种出来的烟叶质次价低,销路常常成问题。到了1993年,全县烟叶生产跌入低谷,烟叶种植基本绝迹。
1996年,灵寿县成立了烟叶专业合作社,开始实施科技兴烟,在引进烟叶新品种的同时,抓紧培训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种烟。谭庄乡南阳沟村农民王风林说:“给我们包村的是专业社技术人员,他基本上都是天天到我们村,有时侯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就吃住在我们村,他们随时随地一片一片地转,围着大田转。谁家的烟叶该怎么管理,发生了什么病虫害,怎么喷药,都专门通知你。”
在指导农民科学种烟的同时,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还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在谭庄乡,许多烟叶种植户通过技术培训后,都成了土专家。烟农说:“专业合作社发的烘烤技术、采收技术材料,家家烟农都有,我们都学会这套技术了。”
通过科技拉动,有力地推动了烟叶种植产业的发展。灵寿县的烟叶生产由1993年的基本绝迹,发展稳定在现在的5000亩。四年来,专业合作社共为烟农包销烟叶630吨,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做到了农民满意,政府满意,同时也使供销社自身受益。副县长任保山说:“供销社是个比较特殊的企业,在我县的经济当中,供销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他们在改革开放以来,及时地转变观念,把过去单纯的“供、销”两个职能发展到了积极为农民服务,把产、供、销连在一起,供销社积极地捕捉市场信息,为老百姓,为农民提供桥梁、纽带作用,D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大力兴办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河北省供销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五年来,共兴办专业合作社7082个,入社农户199万户,占河北省总农户的15.4%,累计为农增收27亿元;兴办龙头企业505个,带动农户403万户,占河北省总农户的31.1%,为农增收29.5亿元。由于大大拓宽了服务和经营领域,供销社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增长,实现了“双赢”。1997、1998、1999三年,河北省利润总额位居全国首位。
刘伯芳主任说:“这些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它就是供销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农民致富的一个桥梁。”全国总社副主任李春生说:“今后我们在这方面还要有新的一些举措,新的一些措施,我们的目的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家一户的农民集统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旗下,这样,就把农户生产和农副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形成链条,农民闯市场心里就有了底。
现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河北省供销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实事证明,只要找准切入点,形成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本刊编辑部整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