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7期/宏观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2/1

作者

□文/郑锦锋

浏览次数

2965 次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民营经济是保持莆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据测算,2004年莆田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4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87%,实现生产总值201亿元,占全市GDP的65%,成为支撑莆田经济发展的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由于民营经济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只有实现民营经济的顺利发展,才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才能满足全社会成员就业的需要,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困难问题。由于民营经济一般资产较少,抵御风险能力小,资信程度较差,以及社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偏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愿向民营经济提供贷款;企业间的相互拖欠现象日趋严重,资金无法及时回笼;民营经济自身投资封闭,难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担保难、抵押难是民营经济贷款难的主要表现。
  (二)管理机制问题。由于受企业主本身文化程度、创业经历、企业内部资本构成等因素的制约,加上传统理念的影响,相当部分的企业乐于搞家族化经营,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凸现出来。家族式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裙带之风,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的发展难有长远规划。在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往往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有的民营企业,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复杂,账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
  (三)产业升级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表现为企业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不高、层次低、布局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经营无序、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有特色的名牌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少,且产品竞争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工业产品加工领域。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
  (四)负担过重问题。一是税负偏重。民营企业大多是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而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为6%,税负远远高于一般纳税人,这一征收率相当于一般纳税人毛利率为33.3%的税收负担率。二是名目繁多的税外收费。据统计,税外收费有二十多种,涉及部门十多个;且多数部门重收费、轻管理,有的部门甚至只收费不管理。各种费已远高于正常税赋,有的甚至超过数倍。
  (五)技术人才问题。民营企业经营者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由于文化水平低,管理落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许多民营企业沿袭着陈旧的管理方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造成企业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六)短期行为问题。民营企业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民营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经营思想不端正,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有的偷税、漏税、逃税,逃避国家税收。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竞争力。正确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机制,组织行为与人员结构尽可能社会化,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规范分离,并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空间。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应具有多样性,既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简单结构,也有直线职能结构,还可采纳矩阵结构和网络结构。强化企业品牌管理意识,切实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引导企业由过去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要加快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要调整增量结构,更主要是调整存量结构,对存量资产实施大规模的优化重组。要积极参与国资处置,实现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快速进入一些行为。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突出主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或嫁接世界名牌,扩大产业区的影响力,提升产业区品位,鼓励民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联合协作,互相配套,引导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协调配套关系,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及国际国内销售网。
  (三)引导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工业园区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软件服务,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规模地集聚和提升区域块状特色民营经济。不断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扩大园区规模,集聚生产要素,制订合理的用地价格,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园区进行第二次创业,引导与区内企业有上下游合作关系的企业入园发展。要实行“飞地工业”的做法,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特色产业群的大集聚,促进规模扩张。
  (四)拓宽融资渠道,激活民间投资。尽快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建议发展多种类型的贷款担保机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问题。规范民营企业的市场退出行为;建立破产民营企业信贷补偿基金制度,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的信贷资产。建立专门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合理制定民营金融市场准入规则。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规范建立实业资本的私募和公募制度。规范建立非上市股票股权的交易制度和交易市场。取消股东权益转增资本金时征缴个人所得税的法外征税制度。促进民营企业以大陆“境外造壳”方式,争取通过在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市,实现与国外风险投资基金的结合。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发展典当和融资租赁业,应对贷款抵押难问题。建立信贷科学激励制度,可以将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同时可以考虑制订相关政策给基层银行信用社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
  (五)整合人才资源,培育竞争的原动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使高层次人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企业要立足岗位,培养应用人才;调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发展培养“后备军”。应发挥政府职能优势,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引导全社会的人才培养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人才市场,确保人才信息渠道畅通。有目的地选送和组织有关人员到境外学习、培训、考察,主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
  (六)优化发展环境,保护合法权益。坚决取消一些带有歧视性的税收政策,促进公平竞争。从所得税来说,应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由低到高的多级超额累进税率,使所得的多少与适用税率高低相联系;对民营中小企业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用税后利润再投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的,可退还其部分或全部已交所得税。从增值税来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以财务会计管理是否健全为标准;应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可在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实行。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解决民营企业的后顾之忧,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治理收费渠道,规范税费分配,减轻企业负担,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的财政收入运行机制;对现行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实行取消、改税、规范和转制。逐步建立起国家统一的税收优惠体系,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受益者。优化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服务。税收执法要体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七)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自觉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大力精简机构、放权让利、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快完善民营经济统计体系,为政府加强指导、调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属于民营企业自己的民间性、自治性组织。加强在投资方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企业登记、税收管理、规费标准、金融贷款、部门服务、人才引进、司法诉讼、产品出口等方面的信息、策略和措施咨询服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将职能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构造创新、廉洁、高效的政府体系。■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78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