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87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5/12/1

作者

□文/康 鹏 徐殿雄

浏览次数

1580 次

建设项目审计中控制测试的应用
  建设项目审计是建设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可以有效的监督和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是审计实施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执行建设项目审计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可以查明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找出薄弱环节,以便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准确的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从而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的规划审计工作,进一步明确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召开建设项目审计进驻座谈会。审计小组应在约定的时间进驻建设项目单位,着手掌握建设项目的施工现状和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审计小组进驻单位的当天,审计小组应当与建设项目法人代表、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审计中需要涉及的部门的负责人举行座谈会,进行双向沟通。审计小组向他们介绍审计的时间、范围、内容、目标、审计程序以及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他们积极配合的事项和要求。审计小组还应要求被审计的建设项目法人代表按规定在审计组进点5天内,向审计机关送交自己负有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有关建设项目经济、施工事项的书面材料,而法人代表则应进一步向审计小组介绍自己以及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已经做好的审计工作准备,从而,以达到增进理解,相互配合的目的。
  二、收集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资料,获取审计证据。建设项目审计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及时取得审计证据。这些证据主要包括:(1)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3)建设项目施工的批准文件;(4)特殊优惠政策文件;(5)财务管理办法;(6)业务处理制度;(7)会计制度;(8)建设项目的预算(概算)批复资料;(9)建设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或资金筹措文件;(10)建设项目的合同文本和招标、投标有关文件和资料;(11)建设项目的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的资料;(12)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13)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账簿、凭证、报表及工程结算资料;(14)建设项目的竣工初步验收报告;(15)建设项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以及审计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等。审计人员在获取资料和证据时,如果必要,应当复制、复印、照相、录音、录象,并由当事人或证明人签章。重要证据的取得,应有两名审计人员在场。对于依法取得的审计证据要及时进行分析鉴别,以确定其真伪和价值。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要严格按审计操作规程办事,实事求是,讲求效率。对于有关同志提供的资料证据,包括原件、复印件、调查记录等,要尽可能当时核实清楚,履行必要的手续,以免反复查问而占用他人过多的时间。用以定性的审计证据,要主证与旁证齐全,具有充分的证明能力。在收集到足够的规章制度等文件资料之后,审计人员要进行充分的系统审查从而了解建设项目的日常操作和施工流程等重要内容。
  三、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审计方案。审计小组在查阅、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应深入有关现场进行观察、咨询与调查,全面了解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设置与执行状况、经济业务处理程序与手续等情况。实地考察通常只是观察一些建设项目的业务活动,考察的目的是使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单位的业务活动获得感性的认识。审计人员在实施实地考察时,建设项目法人代表一般陪同审计小组并对业务情况做简要的说明。实地考察揭示了建设项目有关项目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业务活动状况等变化的最新信息。审计人员应当在查阅建设项目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详细的研究实地考察得到的文件资料。审计人员最为关注的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当前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经营策略和经营活动、项目施工流程图、施工状况说明、项目业绩报告和管理条例等。
  四、内部控制的测试。审计人员在了解了建设项目相关内部控制的情况后,要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即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的符合程度。
  1、内部控制设计的测试。内部控制设计测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项目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是否得当,能不能防止、发现和更正错误、舞弊行为的发生。审计人员可以对内部控制调查的结果进行简易抽查,即针对每一业务流程中的环节,抽查若干个,以验证各项作业的授权、核准、执行、记录是否同调查的情况相一致。
  2、内部控制执行测试。内部控制执行测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建设项目单位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是否实际发挥作用。建设项目单位的某项控制设计再好,如果实际上不发挥作用,也不能降低出现重大错误的风险。
  3、控制测试的方式与程序。在控制测试方式方面,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下方式:(1)同步控制测试。审计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同时执行测试,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这些程序同时也能够提供有关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有效的证据。(2)额外控制测试。这种测试在审计的现场工作阶段进行,可为审计师提供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在整个被审计期间是否得到了适当和一贯的执行的证据。在主要证实法审计策略下,通常不需要执行额外符合性测试。但是,如果同步符合性测试所提供的证据证明内部控制情况良好,审计人员从而可以放弃主要证实法审计策略,转而采用低估控制风险水平审计策略,则要执行这种额外符合性测试。只有当执行这种测试能够获得额外的证据支持审计人员进一步降低对控制风险的最初估计水平时,执行这种测试才是必要的。(3)计划控制测试。计划符合性测试也是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如果审计人员在一开始就决定选用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审计策略,在此前提下拟进行的符合性测试,当然就是计划的符合性测试。执行这种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审计人员低估控制风险是正确的,同时也支持审计人员对实质性测试所做的计划。
  五、内部控制的评价。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控制测试以后,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分为三种情况:
  1、高信赖程度。即低控制风险,是指建设项目单位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能有效的发挥作用。由此可以认为建设项目单位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审计人员可以较多的依赖内部控制制度,可视情况减少下一步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内容。
  2、中信赖程度。即中控制风险,是指建设项目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此可以认为建设项目单位经济业务可能会发生问题。对这种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后才能确定,如果固有风险低,预期风险高,则可适当缩小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3、低信赖程度。即高控制风险,是指健身项目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很不健全,或虽健全,但遵守的程度很差。由此可以认为建设项目单位经济情况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要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必要时可进行详细的审查。■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5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