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发展战略上的一大创造,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兴旺发达,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迫切愿望。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不断建立健全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同时加强诚信教育,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让法制观念与诚信意识相互促进,建立起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企业经营者有较好的素质。企业经营者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经营者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对企业经营者最基本的要求,它要求经营者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履行义务。特别是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所以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劳动技能,人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能不断进步。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劳动者的基本道德准则。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它可以促进人们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鼓舞人们团结协作和争取集体荣誉,也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市场交易中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这既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意。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看
1、矛盾具有普遍性,它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构成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
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六部分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公平正义是支柱,诚信守法是必要条件,安定有序是关键环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只有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时我国经济关系的需要而提出的,反过来它必将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服务,促进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高尚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助于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的积极履行。(1)就政治职能看,国家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富差距,如果不解决,势必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国家必须妥善协调、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形成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而且能够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国家要组织领导精神文明建设,提倡诚信友爱,公平正义。
3、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科学发展观等,这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需要,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点就是要建立民主法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立法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权,爱护群众,依靠人民的精神渗透到立法的各个方面,贯彻到立法的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监督公共权力,保障、拓宽公民权利,使广大公民能够依法解决各种矛盾。
5、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作为执政党的目标提出来,体现了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体现了党执政水平的提高,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有助于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又有助于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