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初具规模。然而,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债券市场规模相比,中国债券市场的总体规模过小,尤其企业债券市场规模更小,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很不相配。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尤其是最近七年,各种债券余额增长了277%,年平均增长率为21%,而企业债券余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8%。可见,企业债券市场在整个债券市场中的规模正在缩小,这与成熟市场发展趋势正好相反。由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还存在着制约市场发展的诸多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多头监管的额度审批制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债券的监管往往由一个机构统一进行。而在我国,一只企业债券面临着国务院的额度审批、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审批、发行审批、人民银行的利率审批、中国证监会的承销资格审批、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的上市审批,从申请发行到上市这一过程短则1年,长则2-3年。一般来说,投资项目的盈利预测都取决于明确的投资计划,一旦企业锁定债权融资方式,其投资项目对发债资金的需求是有时间要求的,然而,漫长的发债周期根本无法保证项目本身的投资计划和与之对应的盈利预测。这样,一方面令很多拟发债企业知难而退,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也放大了发债主体的经营风险以及投资主体的偿付风险。不利于以市场供求关系为机制的市场化企业债券市场的形成,直接导致了企业债券市场的萎缩。
二、市场规模小、结构单一,不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两个轮子,构成了证券市场的有机整体。债券市场主要由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组成,目前国债占主要份额,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规模最小。我国的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都起步于80年代中期,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年筹资额平均都在1000亿元以上;而企业债券市场发育缓慢,大大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明显不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整体作用,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真正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及其监督制约机制。企业债券作为一种信用工具产品,其信用级别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需要有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对发行人进行发行前、发行后的信誉跟踪评级和信息披露监督,这样投资者才能根据其对风险的偏好,选择不同的企业债券。而目前,我国对信用评级公司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其水平参差不齐,评级信誉及可信程度令人难以信服。另外,对信誉评级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法制监督,对债券发行后的信息披露及其信誉变化也没有进行跟踪监督。不同类型甚至自身业绩和盈利预期差异较大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都是AAA级,同一时期发行的企业债券票面利率几乎没有差别,信用评级在企业债券的发行中基本丧失了定价功能,形同虚设。
四、缺乏成熟的投资者群体。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政府和社会缺乏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机制和渠道,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承受能力差。就证券市场而言,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是其成熟的标志,缺乏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从根本上就缺少了活力。在发达国家,专业的债券投资基金是公司债券的主要投资者。然而,目前我国资金实力大、风险承受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根据相关规定却不能持有企业债券,这也成为限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个发达、高效、有序的企业债券市场,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融资途径的多元化,优化我国资本市场,而且有利于引导企业改善信用,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信用,使整个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第一、简化审批手续,推行发行核准制,最终实现注册制。首先,逐渐减少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环节,企业只要有偿债能力、有资金需求,并提出举债申请,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审批手续,由市场对发债主体进行评判。其次,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管理将从计划指标管理向审批登记及监督管理靠拢,在发行制度层面上,企业债券发行将由指标分配制逐步向核准制、注册制过渡。其三,政府逐渐取消举债审批中的所有制观念,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具有相当规模的私人企业,只要经营合法、有偿债能力都可以通过举债筹资。其四,政府应考虑减免企业债券的所得税。
第二、放松市场管制,实现发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债券市场最终实现市场化的前提。原《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的40%,应该说这一规定在《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制定当时,为限制信用过度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双刃剑”更应遵循市场规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体现收益与风险正比关系。企业债券利率的确定,应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状况、信用评级结果,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由发行人、承销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适当的利率。资信好、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小,利率低一些,反之则高一些。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还应包括根据发债企业自身对于资金期限的不同需要和市场需要制定相应的还债期限。在品种设计上,针对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债券品种,期限上做到短、中、长期连续,付息方式做到一次付息、贴息与按年、半年、季度付息等的品种齐全,便于投资者按自身需求选择持有。
第三、逐步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完善企业债券担保体系和偿债保障机制建设。根据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实际情况,引入强制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形成以信用评级机构为核心,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协助把关的中介机构组合。对中介机构实行归类合并和统一自律管理,同时要加强企业债券承销机构的尽职调查,使承销机构对债券发行风险和兑付风险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监督发行人做好自身的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必须建立一套包括事前保障和事后保障两方面的偿债保障机制,以防止企业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约束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支付。
第四、培育机构投资者,引入做市商制度。就证券市场而言,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是其成熟的标志,缺乏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从根本上就缺少了活力。要搞活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必须引入大量的机构投资者,首先允许基金公司投资信用度较高的企业债券,使企业债券进入其投资组合;其次可以考虑允许社会保障基金进入企业债券市场,投资信用度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相对稳定的企业债券,以改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现金流量;第三可以考虑设立债券基金或企业债券市场基金,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企业债券市场可以进行做市商制度的试点,由承销商担任做市商通过造市来活跃企业债券的流通,企业债券试行做市商不仅可以活跃企业债券的流通,而且还可以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债券市场投资。
第五、完善企业债券二级市场,降低流动性风险。发挥柜台交易市场分散和低成本的优势,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到全国所有的金融网点,加快券商柜台交易系统建设,以方便投资者进行企业债券的买卖。让想进行债券投资的一切法人和自然人都能方便地参与到柜台市场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结构,还可为企业债券的发行与交易创立广泛的市场基础,扩大债券市场的纵深空间,增强债券的流通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