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0期/宏观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6/2/5

作者

□文/李 恒

浏览次数

1528 次

开放经济政策与就业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开放经济政策,就是将我国置身于世界经济的前沿,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中利用开放扩大就业就是政策之一。开放经济下对外贸易的活跃、利用外资的增加、汇率的降低,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的扩大,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劳动就业。
  一、对外贸易的活跃带动就业
  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即出口的扩大效应与进口的减缩效应,其中出口扩大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进口对就业直接表现为冲击作用。但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资本品的有效利用,却可以间接的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说进口对就业的影响相对于出口而言是比较复杂的。克鲁格教授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较进口替代型战略更有利于实现国内的充分就业。原因是按照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多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因此,大力鼓励出口并适当的降低关税,进口必需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和设备,有利于促进就业并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在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下降,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客观上也有利于出口。出口的增加为国内过剩的产品找到了市场,从而使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有效地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大了国内的就业量。
  实施开放经济2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增长。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定义的贸易依存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由1987年的25.78%上升到60.11%,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劳动就业的影响呈现出很强的上升趋势。以2003年为例,当年底我国劳动力总数为74432万人,按当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0.11%计算,2003年受对外贸易影响的劳动力总数为44741万人。
  二、利用外资增加就业
  利用外资包括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他投资,以及对外借款。九十年代开始,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部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外国投资已成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经济的渗入程度逐渐加深;另一方面,利用外资对我国的就业量及就业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外商直接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从业人数也不断增加,1981-1985年利用外资仅处于起步阶段,外商投资吸纳的新增就业人员只有6万人,1986-1990年间外商投资创造了60万个就业机会,将同期新增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0.4%,20世纪九十年代外商投资经济成为我国新增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之一,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占我国就业总人数从1985年的0.12%上升到2003年的1.1%。
  三、适当调整汇率促进就业
  汇率表示的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该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相对地位。汇率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转轨机制在于:通过汇率的贬值,使得本国产品在外国市场上变得相对便宜,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相对昂贵,这将诱发本国居民将需求由外国产品转向本国的进口替代品,从而减少进口需求;同时还刺激外国居民减少对自己国内产品的需求,增强对贬值国出口品的需求,这些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使这些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发生变化。从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本币贬值肯定会有利于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同时抑制外国商品的进口。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本币贬值可以促进本国的就业。俞乔认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就业,他估计人民币贬值15%~30%可以增加250万-510万个就业岗位。周申研究了贸易自由化与汇率政策对国内均衡的影响。他认为,推进贸易自由化必将降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程度,减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不利于就业的提高,要避免这一现象,必须实施人民币适度贬值,以促进就业。1991年人民币贬值27%,就业增长率达到16%。从解决就业这个角度来看,适当进行本币的战略性贬值将促进进出口贸易,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利拉动,进而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
  四、开展国外经济合作促进就业
  我国的开放是多方位的。20多年来,在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与他国的经济合作。主要有:(1)境外投资。(2)对外承包工程。(3)对外劳务合作。众所周知,我国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而国内就业机会短缺,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而劳动力增长缓慢,迫切需要大量的外籍劳工各国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为我国组织劳务输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有利机会。
  当然,开放经济下我国的劳动就业也面临着众多的实际问题。首先,就业岗位的竞争问题。我国目前面临的是全球化的就业岗位竞争。经济全球化会压缩我国劳动就业的空间,加剧劳动就业的危机。其次,跨国公司给我国劳动就业带来负面效应。跨国公司的产品与国内厂商产品有较强的替代关系,外商市场份额增大就是国内厂商市场份额的萎缩。虽然他们的进入也吸纳了部分劳动力,但由于外商兼具资金实力、无形资产优势、产品营销及售后服务先进、品质良好,因此迅速占领市场,导致国内部分厂商困难重重,并由此引发破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跨国公司的进入给我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对我国厂商所存在的挤出效应。再次,人力资本缺乏,就业压力增大。由于人力资本的缺乏,限制了与高技术含量的外资结合的能力,外资企业作为技术转移载体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外资进入中国以吸纳劳动力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出来,增大了就业的压力。
  总之,实施开放经济政策,对我国劳动就业有着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为就业提供了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有利机会的同时,也对就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但从整体上来说,机会要大于挑战。因此,我国应实行适当开放的经济政策,在充分、有效的利用开放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有利机会的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抵御外来的挑战。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为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应充分发挥出来,决不能轻易放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国外的市场,而应继续扶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别应重视以加工贸易的方式扩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二,我国目前每年还有大量新增就业人口的加入,一旦企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可能造成就业状况的恶化,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应当进行适度的人民币贬值,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三,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一些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匮乏,我们应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输出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劳务市场对劳动力大量需求的机会,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促进我国劳动力的境外输出,减缓我国的就业压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5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