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90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6/2/5

作者

□文/李晓洁

浏览次数

1634 次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认识
  衍生金融工具,亦称派生金融工具、派生金融产品,是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的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具体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四种主要形式。主要目的不是用于借贷,而是用于转移由于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即用于套期保值或投机。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高度的风险性。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为了规避商品价格和金融价格波动风险而产生的。因此,它聚集了全社会每一个经济角落中的市场风险,并随时可能集中释放。这些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结算风险、法律风险、犯罪风险、道德风险等。
  2、市场价格的明确性。相比之下,传统资产和负债由于持有或使用,很难取得明确的市场价格。
  3、价值的波动性。其价值的体现借助于基础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波动。
  4、盈利方式的独特性。“以小搏大”的杠杆作用决定其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特有的风险和特征使传统会计受到冲击,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在未来某一日期履行的合同,所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并不符合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对此,会计要不要进行确认?如不确认,这些权利和义务导致投资者获取的巨额利润和承受的巨额亏损又如何予以反映?
  (二)会计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然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利率、汇率、信用、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变动,将直接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将面临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巨额亏损、甚至倒闭。而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会计计量原则,不仅不能及时、充分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上述风险,而且还存在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虚假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情况。会计如何及时、充分地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
  (三)现行财务会计理论中,将绝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归为表外项目,在如何进行反映和披露上并无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在现实中,也存在不少金融机构借“金融创新”之名进行账外经营、违规经营,而且其财务处理也往往不在报表内如实反映,以逃避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财务会计如何如实、充分反映和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和蕴含的风险,以达到认识、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目的?
  三、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思考
  (一)确认。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到期日前是否应将衍生金融工具所代表的权利或义务作为表内项目(资产或负债)确认?其次,在财务报告日是否应将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确认为损益?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资产或负债的定义有三个要点:一是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二是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三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收入费用确认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而对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不予确认。但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数是待执行合约,而合约所涉及的交易在未来某一时间发生。因此,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签订时,无法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这一条件,其资产负债项目和损益项目均无法在传统会计中得到确认。但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一般的合约,它是不可任意撤销的合约,一旦签订生效后,债权、债务关系即宣告成立,相应的风险并存的交易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而且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交易方式,从合约的订立到履行过程中,价值变化很大,如果等到合同履约时再确认,会计信息中没有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信息,整个会计信息相关性有所下降,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无法达到“决策有用性”这一会计目标。因此,在衍生金融工具条件下,应按相关性原则,以“风险与报酬的实质转移”为会计确认的基础,在合约订立,风险和报酬实质转移时,就开始确认,持有过程中价值发生变化,再进行后续确认,将合同订立、持有、履行的全过程全面反映出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48号征求意见稿中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的两条标准:1、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实质上转移到了本企业;2、企业所获取金融资产的成本或公允价值或所承担金融负债的金额必须可以可靠地予以计量。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在经历了初始确认之后,还有再确认和终止确认的问题。所谓再确认是指对初始确认的项目是否列入财务报表、如何列入财务报表,以及列入报表后发生变动的确认。对于再确认,可根据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衍生金融交易的状况和企业具体经营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结合重要性原则予以确认。如本公司经营的衍生金融工具品种较多,则对于一些次要的、占比例低的衍生金融工具虽已经初始确认,但本着重要性原则,也可不列入财务报表反映或不在报表中单独列项反映或经过较长时间(价值变化较大)再进行再确认;而对于主要的衍生金融工具则在报表中单独列项反映,并根据其价值波动情况进行再确认。所谓终止确认是指对已列入报表的项目何时从报表中予以消除的确认。IASB在ED48中也提出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终止确认的两种情况:一是与资产和金融负债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给了其他企业,而且其所包含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是合同的基本权利或义务已经得到履行、清偿、撤销或者期满无效。IASB的这两条终止确认的条件,基本上囊括了现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情况,但在具体操作中,对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和报酬的部分转移等情况,还需会计核算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核心和难点,会计界至今尚未就此问题达成一致见解。问题的关键在于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避险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是人们对未来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做的主观预期,其发展结果可能是利得,也可能是损失。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应采用何种计量模式进行计量,如何计量,不仅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入账,而且也影响着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
  现行财务会计中应用最为普遍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但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如下局限性:历史成本仅能提供过去的信息,并不能反映现时价值;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互换等,在企业签订合约时,并不需要付出代价,历史成本为零;参与期货交易需缴纳的保证金,不是进入合约的代价,也不是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一般被理解为现行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其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比传统的历史成本更相关、更易理解的信息。这体现在:(1)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公允价值的信息可以使目前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有一个更真实的了解,以便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2)公允价值的信息可以使内部的信息使用者即企业管理层更有效地评价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的效果。(3)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能更好地揭示受托资源的使用和保持情况,维护不同产权主体的利益。美国FASB在SFAS133中也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时,公允价值的具体估价方法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的关键所在。能否找到一种既恰当又便于理解、计算的具体估价方法是决定公允价值计量优劣的关键。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千种的衍生金融工具中,只有一小部分具有发达的市场并广泛的流通,大部分都是为少数客户专门设计,适用于特定的目的,不具广泛流通性。对这部分衍生金融工具来说,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是公允价值的最佳途径。而对有发达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市场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好的参考。
  (三)披露。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衍生金融工具虽然已被广泛作为避险或投机的工具,但未被确认为持有或发行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中未予列报,仅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这种附注说明的披露方式通常是粗糙的,是与衍生金融工具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不相适宜的。有鉴于此,IASB和美国FASB纷纷制定出台相关的准则、公告,以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披露。
  IASB在1995年3月的IAS32中,就金融工具的披露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1、对每类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应披露与金融工具有关的范围和性质;2、披露对金融工具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包括运用的确认标准和计量基础;3、对于每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披露关于利率风险暴露的信息;4、对于每类金融资产,应披露关于信用风险暴露的信息;5、对于每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披露关于公允价值的信息;6、企业的金融资产以超过其公允价值的金额计价时,应披露单项资产或采用恰当分类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以及不减少账面价值的原因;7、当企业将金融工具作为对预期交易的套期工具来核算时,应披露预期交易预计发生的时间、套期工具以及被套期项目利得或损失的确认方式等。1998年发布的IAS39对金融工具披露增加了一项要求,即企业应描述其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包括对每类重大预期交易进行套期的政策。此外,美国FASB也对衍生金融工具披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四、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考
  1、健全会计法规。我们需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理论来指导、规范各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2、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有效防范、控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带来的风险。
  3、深化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尽快超越目前仅介绍西方经营管理和研究成果的阶段。
  4、加强银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从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质量。■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8541 位访客